- 多空交织 沪胶重心小幅上移
- 时间: 2013-02-17 09:05:44 作者: 来源: 中钢期货 点击:
内容导读:
2013年,产量逐步释放和高库存压力将继续压制天胶价格,不过,中国轮胎出口量有望较2012年加速攀升;全球汽车市场稳中有涨也暗示了对天然橡胶的刚性需求;日元贬值、政策收储、合成橡胶价格波动等因素均将阶段性影响天胶走势。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沪胶2013年或呈“N”型走势,交投重心有所上移,沪胶指数运行区间22000-32000。
2012年行情回顾
2012年,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并接连推出QE3、QE4以巩固其增长优势,欧洲受债务危机拖累好转有限,中国经济在连续下滑后于年底前表现出筑底回升迹象;橡胶产区风调雨顺供应充足,而需求受经济环境影响略显惨淡,此外,天胶的保价政策贯穿全年。综合来看,沪胶2012年疾涨缓跌,沪胶指数全年最高点29555出现在3月1日,最低点20728出现在8月14日,年末最后几个交易日维持强势才勉强使得沪胶全年收出一根小阳线,报收出26492,年涨幅9.38%。
图1 沪胶指数周线图
数据来源:文华财经 中钢期货
沪胶2012年的具体走势可归结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1-2月,在国内外橡胶产区逐步进入停割期时,泰国方面传来政策收储利好,沉寂已久的橡胶价格应声而起,短期涨幅高达20%,并创出年内高点29555。
第二阶段:2012年3-8月,随着产区逐步开割,下游需求却迟迟得不到改善,宏观方面,欧洲方面不见起色,中国经济也未有见底迹象,橡胶价格以下跌为主,其间偶有反弹但也难以扭转下行趋势,沪胶自30000附近一路向下创出年底低点20728。
第三阶段:2012年9-12月,9月伊始三大产胶国联手保价政策和QE3、QE4接连出台,橡胶价格快速大幅反弹,10月上旬一度反弹至26000附近,但受制于终端需求低迷和高库存压力影响,胶价向下回调并自此展开宽幅整理,直至年末才在泰国降雨推动下重新站上26000。
2013年影响因素分析
一、全球供应量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天胶紧平衡状态或打破
从ANRPC最新的预测来看,2012年天然橡胶年产量约为1082.6万吨,同比增长4.7%。除马来西亚外,其他主要成员国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越南更是一举超过马来西亚,跃居世界第三。由下面图3不难看出,以泰国为首的天胶主产国自2005起橡胶树新增种植面积快速扩大,按照橡胶树生长6-8年可开割计算,2012年开始将逐步进入产胶高峰期,全球天胶总供应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放大,天然橡胶原有的紧平衡状态或打破。
图2 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单位:千吨)
数据来源:Wind 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 中钢期货
图3 ANRPC成员国新增种植面积 (单位:千公顷)
数据来源:Wind 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 中钢期货
二、高库存或继续压制橡胶价格
2012年天然橡胶价格始终受高库存压制,青岛保税区橡胶库存自2011年下半年起快速反弹,11年底时库存一度高达25万吨,2012年一季度受国内外产胶区停割推动,库存下降到19万吨左右,但由于下游需求不畅且产区再度开割,保税区库存持续反弹并创出新高。截至2012年12月28日,保税区橡胶库存共计29.64万吨,其中天然橡胶18.6万吨、合成橡胶4.35万吨、复合橡胶6.69万吨,这和往年10-12万吨的正常水平相去甚远。粗略估算,目前橡胶总库存约为本轮反弹初期2011年8月份的3.39倍,天然橡胶库存更是当时的4.86倍。且据市场反映,年底时保税区已满库运行,但后续船货排队入库现象仍然存在,去库存状态不容乐观。
图4 青岛保税区库存(单位:吨)
数据来源:Wind 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 中钢期货
此外,随着去年下半年橡胶价格反弹,上期所库存快速回升,天然橡胶库存自2012年6月初的17644吨到年底的98280吨,上升了5.57倍,其中期货库存是当初的5.25倍。这也从另一方面暗示了投资者对后市的悲观预期,在现货销售遇阻的情况下,贸易商随着胶价的反弹通过期货市场抛售橡胶现货。
图5 上期所天然橡胶库存(单位:吨)
数据来源:Wind 中钢期货
综合来看,去库存将成为2013年的主题。尽管一季度国内外产区陆续停割,市场以消化库存为主,但现有的库存水平足以在未来几个月为市场供应充足的天胶。因此,高库存或在2013年继续成为压制胶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全球汽车市场分化,中国平稳发展、美强欧弱现象凸现
在橡胶(26275,-180.00,-0.68%)制品中,轮胎用胶量约占橡胶总需求的70%左右,基本决定了橡胶的价格走势,而在汽车行业中,中、美、欧三大市场并存,占据了全球汽车销量的60%。下面我们主要就这三大市场的2013年走势作一分析。
图6 橡胶制品消费结构 图7 全球汽车消费市场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市场信息 中钢期货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首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大国,产销双破1700万辆。同一年国内新的五年、十年计划浮出水面。按照计划,至2015年和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将分别达到4000万辆和7000万辆。然而两年过去,时过境迁,2012年国内车市恐难完成中汽协年初8%的增长目标,按最新数据估算,全年产销或在1950万辆左右,增幅约为6%。中国车市在1998-2007年经历了黄金十年,年均增幅18.49%;第二轮快速增长出现在2009和2010年,受益于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两年内增幅分别为47.57%和32.44%,产量由2008年底的934.51万辆跃升至2010年底的1826.47万辆,实现翻倍。我们认为国内车市的井喷发展已经过去,未来将迎来平稳增长之势,主要理由如下:首先,2009、2010年的跃升主要受政策推动,脱离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面,在产销基数站上1800万辆之后再度出台国家政策导致市场激增的可能性不大;其次,汽车社会的弊病在中国大中城市已经开始显现,受制于城市发展不配套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完善,道路拥堵、停车位紧张、油价高企等诸多现象扼制了潜在购车者的购买热情;最后,以北上广为首的一线城市纷纷出台汽车限购政策,以放缓私家车增长速度,且这种限购措施有向二线城市展开的趋势,诸多因素叠加意味着国内车市难显“大跃进”。但从更长周期看中国市场仍存较大商机,目前我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约为80辆,而美国每千人拥有量大概是800辆,欧洲、日本在600辆左右。由此来看,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即使与世界平均水平的120辆相比也存在一定距离,这意味着我国汽车市场仍存较大上涨空间。与此同时,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对乘用车的需求和新城镇化建设对重卡等商用车的推动都有望推动2013年国内车市表现强于12年。
图8 中国汽车产量(单位:辆)
数据来源:Wind 中钢期货
随着美国经济率先复苏,美国汽车市场自2009年创出的30年低点后持续回升,市场普遍预测2012年美国汽车销量将达到1450万辆,较前一年同比增长13%以上,全年销量是2007年以来销量最高的一年,也是连续3年以两位数比例增长。汽车行业研究企业Polk更是在最新报告中称,受益于经济改善和大量新车型推出,2013年美国汽车销量将突破1500万辆。尽管当前美国面临财政悬崖、经济数据偶有反复,但整体复苏之势明显,步伐稳健,美国汽车市场2013年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图9 美国汽车市场销量(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盖世汽车网 中钢期货
受欧债危机拖累,欧洲车市延续颓势。2012年欧洲汽车销量预计下降10%至1250万辆,为过去20年来第二差年份,仅次于1993年的1150万辆,且预计2013年仍有2%-3%的跌幅。其中,意大利2012年全年下降19.9%至140万辆,创下自1979年以来最低水平,预计2013年销量进一步下滑至133万辆;法国2012年下滑14%至190万辆,创下自1997年来最低水平;西班牙全年下降13%至70万辆,创下自行业组织Anfac从1989年开始有数据统计以来的最新水平;德国截至2012年前11个月,销量也有1.7%的下滑。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欧洲车市正经历19年来最漫长的寒冬,且由于欧洲市场长期整体低迷,德国市场也正经历下滑。我们认为2013年欧洲车市仍将低迷,但随着债务问题逐步改善,下滑步伐较12年或将放缓。
图10 欧洲汽车市场销量(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盖世汽车网 中钢期货
去年,日本汽车市场增长迅速,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原因:一是2011年3月份日本经历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国内汽车生产停滞,导致基数偏低,随后各日本车企加速产能恢复,令2012年产量数据抢眼;其次,为了刺激国内市场,日本政府延长了购车减税政策的期限,并推行补贴政策,推动国内车市恢复。出口方面,日本汽车出口国际市场平稳恢复,但2011年下半年受中日钓鱼岛问题影响,出口中国市场遇阻,我们认为这种影响可能会延续到2013年下半年,但随着两国关系缓和,日系车对华出口有望逐步回暖。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日本汽车市场2013年仍将保持增长,但增幅或低于2012年。
图11 日本汽车市场销量(单位:辆)
数据来源:Wind 中钢期货
四、中国轮胎行业或受益于中美特保案到期,增速较2012年加快
由于2012年国内外汽车市场整体低迷,中国轮胎产业继11年后进一步减缓,增幅降至10%以下。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前11个月轮胎产量总计8.12亿条,同比增加4%。据此估算,全年产量增幅或低于5%,而2009、2010年这一数字分别为18.1%和19.8%。除生产外,中国轮胎出口增速也呈递减趋势,但我们认为这一现象在2013年将有所改善。2012年9-11月间,我国分别迎来了中美特保案到期和欧盟贴标法实施两大重要事件,作为中国轮胎出口的前两大市场,我们认为多空对冲后美国市场将为中国轮胎企业带来更大的机遇。目前美国经济正处快速复苏期,美国汽车市场创出2007年最好水平,三年高关税后中国输美轮胎将迎来报复性反弹;而欧盟标签法虽然对以中低端胎为主的中国轮胎出口带来负面影响,但我国大部分轮胎企业生产的轮胎可以符合欧盟第一阶段滚动阻力的最低要求,部分企业对原料和工艺进行调整后可符合第一阶段标准,仅有少数中小企业受影响较大。因此,在未来的2-3年,中国轮胎行业将从对美出口复苏中受益,轮胎产量和出口量较2012年有望保持更快增长。
图12 中国轮胎产量(单位:万条)
数据来源:Wind 中钢期货
图13 中国轮胎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单位:万条;万美元)
数据来源:Wind 中钢期货
五、产能扩张迅速,合成橡胶反弹易反转难
除了天然橡胶自身阶段性供需失衡外,合成橡胶走势也是导致沪胶2012年大部分时段走势偏弱的重要原因。自2008年我国合成橡胶进入新一轮快速扩张期,2011年扩建投产步伐再度加大,截至2011年末,我国合成橡胶总产能近350万吨/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随之而来的是丁二烯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显现。由下图不难看出,2011年丁二烯价格大起大落,2012年2月份再度达到阶段性高点,但下游需求颓势初显,工厂开工率不足,市场采购清淡,丁二烯步入回调期,价格自2月下旬的3990美元/吨跌至12月初的1495美元/吨,跌幅超过60%。合成橡胶的低迷走势拖累了天胶价格。据统计,2012年我国合成橡胶新增产能在112万吨/年左右,继2011年突破300万吨/年后,12年国内合成橡胶总产能将达到460万吨/吨左右,远超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国。由此推断,2013年合成橡胶难以对天然橡胶价格带来太大提振作用,就目前的低价来说,合成橡胶或许会迎来一定反弹,但恐难迎来长时间强势运行。
图14 丁二烯价格(单位:美元/吨)
数据来源:Wind 中钢期货
图15 合成橡胶价格(单位:吨)
数据来源:Wind 中钢期货
六、收储政策短期提振胶价,中长期走势仍需关注橡胶基本面
沪胶自2011年2月份创出43000元/吨的历史高位后持续下滑,以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为首的橡胶主产国接连推出橡胶收储保价政策,下面我们就过去一年与天胶收储相关的政策作一一梳理。
表1:2012年天然橡胶收储信息统计
数据来源:公开市场信息 中钢期货
从上表可知,天胶收储保价政策贯穿全年,但效果甚微,这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泰国曾出现过出台收储政策后未执行的现象,市场对泰国收储执行力心存顾虑;其次,2012年橡胶供应平稳,未有异常气候影响割胶,下游需求惨淡才是拖累胶价最重要的因素;第三,当前全球经济低迷,大宗商品弱势运行,天然橡胶不存在一枝独秀的外围环境。综合来看,我们认为2013年围绕天胶收储的政策仍会继续展开,短期内有助于提振橡胶价格,但中长期走势仍要回归到当时的橡胶自身基本面上。
七、日元持续贬值利多日胶,有望对沪胶带来一定提振作用
安倍晋三领导的自民党形成新一届日本政府,主张采取更激进的货币政策和提高通[微博]胀目标至2%-3%。由于日本政府干预汇市,日元自2012年9月中旬起快速贬值,截至12月末,美元兑日元(93.47,0.6100,0.66%)创2010年8月以来新高。日本央行11月会议纪要显示,若经济和物价形势进一步恶化,则果断采取行动,且不排除任何可能的政策选项。我们认为,随着日本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和设定高通胀目标,以及由日本央行和其他机构通过购买海外债券削弱日元,日元在2013年将继续贬值,届时将推动日胶上涨,鉴于沪胶与日胶高度正相关,日元的贬值也有望对沪胶带来一定提振作用。
图16 沪胶和日胶指数走势图
数据来源:文华财经 中钢期货
图17 美元兑日元走势
数据来源:文华财经 中钢期货
小结:随着前期种植橡胶树进入割胶年龄,全球天胶供应稳步增长基本确定;创纪录的库存量对胶价反弹施压;国际汽车市场走势分化,美国或借经济复苏延续强势,中日车市以平稳增长为主,欧洲市场则继续受到债务问题拖累;受益于中美轮胎特保案到期,我国轮胎出口表现有望升温;目前较低的合成橡胶价格存在反弹需求,但产能扩张迅速的合成橡胶行业致使价格难以延续长期强势,对天胶支撑有限;收储题材将继续推动胶价阶段性走强,但天胶走势最终仍需回归基本面;日元贬值对日胶的提振作用或部分传导至沪胶。多重因素交织,沪胶2013年难有明显的单边趋势性行情,宽幅震荡或延续。
技术面分析
图18 沪胶指数周线图
数据来源:文华财经 中钢期货
周线图上,沪胶2012年的两次低点分别出现在6月初的22054和8月中旬的20728,但MACD和KD指标未随指数创新低,而是底部明显抬高走出底背离。目前MACD红色动能柱放大,快慢线依次步入正值,KD指标保持爬升,沪胶呈上涨趋势。上方阻力我们首先关注30000,若突破,下一阻力关注32000附近。下方第一支撑22000,第二支撑20000。
图19 沪胶指数月线图
数据来源:文华财经 中钢期货
月线图上,沪胶9月份以一根光头光脚的大阳线突破了自2010年2月份高点向下引出的一根下降趋势线,随后经过两个月调整于2012年12月份再以一根光头光脚小阳线站上60月线。而KD指标上,沪胶仅初期上市时、2001年3月-12月、2005年1月和2012年8月K线跌破13、D线跌破20,随后皆走出一波牛市行情。目前KD指标在2012年8月再度破位后快速反弹,回升趋势明显,完成筑底可能性较大。反弹中第一压力位30000,第二压力位36500,下方支撑20500。
小结:综合周、月线图,沪胶或已经在2012年8月份完成筑底,下方的22000和20000都将是重要的支撑位,反弹中重点关注30000位置,该位置阻力较强。
后市展望
2013年,尽管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等诸多问题困扰市场,但美国经济强势复苏和中国经济筑底回升为国际经济形势奠定了偏暖氛围。日元的持续贬值有助于提振日胶价格,并带动沪胶企稳。
元旦过后,中国输美轮胎开始新的一年,出口增速将较2012年保持更快的发展,且一季度橡胶主产区陆续停割,胶价或震荡盘升,该阶段需重点关注30000压力位。
随着二季度产区开割,稳定的供应将再度推高库存,胶价面临回调,合成橡胶企业春节后的复工也将打压合成胶价格,进而拖累天胶,二、三季度沪胶难有强势表现,该阶段22000的底部较为牢固。
四季度随着国内经济持续改善和国内产区停割,胶价有望再度上扬。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欧洲车市惨淡,中国汽车增速放缓,但全球汽车产业整体仍处于正增长阶段,对天然橡胶存在刚性需求,不宜对胶价过渡悲观;只是创纪录的库存压力或影响沪胶上涨空间,且如果需求始终得不到改善,频繁的收储政策只是短期利好,难撼动橡胶整体走势。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沪胶2013年以“N”型盘整为主,交投重心略有上移,整体运行区间为22000-32000。
风险提示
1、极端天气未在考虑之列,若割胶期间产区气候异常,将对天胶产量有重大影响;
2、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仍存在诸多变数,系统性风险或导致胶价大幅波动。
2012年天然橡胶大事记
1月17日,泰国橡胶委员会称,泰国政府拟出资170亿泰铢收储保价,其中泰国农业部出资20亿泰铢,另外150亿泰铢需提交国会审批。此项方案拟收购不超过20万吨的胶片,整个计划将延续至2013年3月。
7月12日,泰国天然橡胶政策委员会近日决定,允许农业部下属泰国橡胶组织动用内阁此前批准的150亿泰铢(约合4.7亿美元)对国内橡胶市场实施干预,以控制和平衡市场价格。
8月16日,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将总计削减30万吨出口,以支撑橡胶价格。三国还同意,砍伐总共约1.6万公顷面积橡胶树,以此减少橡胶供应。两项措施预计共将减少约45万吨橡胶供应量。
8月24日,《美中贸易内情》报道,奥巴马总统2009年9月11日宣布的对华轮胎特保措施将于今年9月到期,该措施将按期终止。
8月28日,泰国农业部表示,政府否决了再支出150亿泰铢干预市场以支撑胶价的计划,但将评估情势,以视是否有必要进一步购买以支撑胶价。
8月29日,ITRC称,泰国、印尼及马来西亚将自10月1日起削减天然橡胶出口,此削减计划将持续六个月。其中18万吨将在10-12月期间进行,平均每月6万吨。其余12万吨将在明年1-3月施行,平均每月4万吨。
10月11日,泰国农业部副部长Nattawut Saikuar周四表示,泰国政府橡胶库存已经自9月中旬的10万吨跳增一倍至20万吨,但这些橡胶不会出口到海外,而是留待国内自用。
12月17日,国务院表示自2013年1月1日起,橡胶行业广泛关注的天然橡胶进口关税下调。其中,2013年暂定税率天然胶乳为10%或720元/吨,两者从低,与2012年相同;烟片胶和技术分类天然橡胶均为20%或1200元/吨,两者从低,从量税分别比2012年降低400、800元/吨。
- 【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