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农垦总局严控三公经费取得成效
  • 时间: 2013-02-04 08:59:57    作者: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近日,琼中县财政局局长王群等人在海口花费1.5万元公款吃喝被查处一事,给全省干部敲响了警钟。据了解,为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海南省农垦总局先行一步,在去年4月份做三公经费预算时就严格控制不超过上年结算,有些单位的预算甚至降低了50%。从2012年三公经费全年结算数来看,比上年减少了1千多万,降幅明显,省农垦总局三公经费支出控制取得到了一定的成效。

    “公款吃喝不仅违背党的纪律,还侵害了群众利益,加强三公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刻不容缓。”省农垦总局财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农垦总局除了在做预算时严格控制,在执行过程中,省农垦总局还成立了三公经费审核小组,新车购置等开销较大的项目须经审核通过之后才能实施。此外,要求下属33个事业单位要对三公经费进行合理控制,在保证单位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全年结算要比上年减少15%,并要求在每月10日之前要将本单位该月的三公经费支出如实上报。

    “上报频率高使得每个单位都很重视这项工作,并做到了及时上报,树立了过紧日子的思想,跟着预算进行调整,改变了过去直到年底结算时才发现支出过大的情况。”财务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在加强三公经费的监督管理中,要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改进作风、树立新风。

    据悉,下一步财务处将会同总局纪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调查研究,查找制度方面的问题,制定更加细化、方便操作的措施加强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完善财政资金支出、会计核算报账等,加强监管,制定追究制度,将公共财政的每一笔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笼子”就是约束力

    □ 邢 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看来很普通,却命中了反腐斗争的要害,对指导反腐败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按照党的信念和宗旨,把改进工作作风和反腐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取得了很大成绩。不管是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搞政治运动,还是改革开放以后一系列的反腐倡廉教育,都离不开改进工作作风和反腐败斗争的内容。尽管也一直反复强调掌好权和用好权,但由于对滥用权力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始终没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种能力和资格,有很强的支配力和影响力,一旦失去约束必然产生腐败,反而还会染指制度、破坏纪律,这是消极腐败现象得不到应有遏制的根本原因。

    诸多官员消极腐败案例,几乎都与滥用权力息息相关,哪个单位权力使用失察,哪里就会滋生腐败。由此看来,不受监督的权力就是产生腐败的祸根。而要根治腐败就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人这样议论,最值钱的东西就是权力,使用最充分的资源是权力,人们最羡慕、最想要的也是权力。这些话多少带有些讽刺味道,但许多社会现象证明这些讽刺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只要有了权力就会有你所需要的一切。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到底还是权力没有受到约束,没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按照党章规定和党的宗旨要求,共产党人除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权力以外,就没有属于个人的权力了。如果“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就等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所有的消极腐败就会被拒于门外,党风廉政建设就水到渠成,我们党就不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党中央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既是反腐的利器,又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具体部署。仅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就以前所未有的迅猛势头对消极贪污腐化、形式主义、铺张浪费等丑陋现象开炮,博得了全国人民的一片喝彩,为最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扫掉灰尘铺就道路。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