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农垦“魔术师”:变贫困农场为现代企业
  • 时间: 2013-05-29 11:08:23    作者: 刘琨    来源: 南国都市报    点击:
  •   劳动伟大,劳模光荣,劳动创造一切。海南这片热土上,一代又一代先进模范人物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他们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年海南又一批思想先进情操高尚的劳动者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或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本报近期将一展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者及劳模的风采。

      2009年7月14日,彭隆荣被评为“中国侨界十杰”;2011年8月15日,彭隆荣赴京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会议;2013年4月28日,省农垦集团副总经理、神泉集团董事长彭隆荣等全国劳模代表赴京出席全国劳模座谈会。

     侨眷、知青、场长、劳模、局长……这就是彭隆荣的人生轨迹。不相关联的几个身份连着一条线:执着、使命、梦想。他所领导的农场,从一个特困企业发展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238位省部级领导前来考察工作。在南田,彭隆荣极力营造大家庭的氛围,让每一位南田人都能体会到家的温暖。就是这样一位实干家,带领大家不等、不靠、不要,硬是闯出一条致富之路。身为海南农垦总局副局长的他,农垦总局在海口,南田农场在三亚,6年来,身兼双职的彭隆荣在两个城市之间来回奔波,因为他还身兼神泉集团董事长,因为南田这块土地是他一生的牵挂,建设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南田,是他一生的追求。尽管官至副厅级,但他仍然时常居住在南田开发建设工地的临时工棚里,一个房间3张铁床,靠里的那张就是彭隆荣的。

      1970年,15岁的彭隆荣从广东来到海南,成为南田农场一名知青。在这里,他从普通工人做起,凭着好学向上的品性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先后当上农场团委书记、工会主席、副书记,1992年任农场场长。创立于1952年的南田,是一个总面积近20万亩、总人口近3万人、以种植橡胶为主的大型国有农场,曾因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超亿元,受到国务院的嘉奖。但是,在彭隆荣掌管南田时,南田早没有了往昔的风采,他面对的是一大堆难题———上世纪80年代末,企业经营每年亏损500万元以上,欠下各种债务3000多万元,贫困职工达90%以上,5万多平方米的危房在台风中摇摇欲坠。职工经常半年拿不到工资,更难的是800多吨干胶要养活3万多人口。连续4年,每年有500多人离开农场自谋生路。

      随后,他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将低产橡胶园更新,放开土地经营权,鼓励职工种芒果。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推广种植新技术,芒果种植成为南田的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 “神泉牌”芒果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国果王”和“中国果后”。2006年,彭隆荣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参加世界芒果论坛,并把2010年第九届世界芒果论坛举办权争取到南田。彭隆荣上任后另一个举措,就是开发温泉旅游业。1992年,他借债20多万元,在南田打井找到了温泉,随即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报获得“神州第一泉”的名号。

      通过规划和开发温泉旅游城,南田土地价值由一亩200多元上升到200多万元,为国有资产保值上万倍。如今,南田珠江温泉度假区、好汉坡度假村、神泉谷、神泉园等精品项目,已成为大三亚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棠湾的开发,这些项目愈加突显其价值。南田农场5000户职工中,已自建“芒果楼”4000多幢,购买小汽车343辆。 “四个一”渐在眼前,“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创造三批百万富翁:职工的百万富翁、干部的百万富翁、职工子弟的百万富翁。”尤其是最后一批,彭隆荣特别在意。他说要引导、帮助职工子弟创业,把敢闯敢干的作风传承下去,农场的事业才能越做越大。

       彭隆荣更自豪的是,南田人按章依规,干部中没有跑的,没有倒的,没有被抓的。南田农场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18项国家级荣誉。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