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性反弹 沪胶或延续上涨格局
- 时间: 2013-05-08 09:43:26 作者: 来源: 上海中期 点击:
• 一周行情回顾
尽管在五一假期期间,外围最新数据表现疲软曾一度拖累沪胶大幅低开,但在欧元区降息以及美国最新非农数据表现良好的带动下,沪胶得以在五月取得开门红。截止至5月6日,沪胶1309合约周收盘价报于19720元/吨,较此前一周收盘价上涨640元/吨。上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天胶交割库库存增加201吨。
• 现货市场情况
天然橡胶现货市场
回顾上周,周内天胶现货市场继续延续弱势,不过整体来看现货跌势逐渐放缓,市场上国产胶和进口胶整体下跌100-300元/吨。市场询盘气氛尚可,但整体交投依然保持谨慎情绪。相对进口胶而言,当前国产胶尤其是全乳胶价格依然处于偏高的水平,国产胶出货压力仍然较大。
合成橡胶现货市场
顺丁橡胶:在合成胶众多的影响因素当中,天胶因素、丁二烯因素和宏观环境因素都已经退居次席,只要基本面没有好转,合成胶就难以说反弹。截止到今天虽然销售公司的价格政策暂未变动,但是部分商家仍然在等待相关消息指引,预计下周顺丁橡胶市场仍然延续低位徘徊,不排除出厂价格继续下调的可能。丁苯橡胶:从毛利来看,目前生产已经处于亏损状态,中油、中化对降价意向已经不大。但持续低迷的需求,及不断增加的库存压力,迫使其不得已通过降价来缓解压力。上周中化保值销售一是向市场传导了一种不利信号,其次就是表明其下调意向不大,只能通过观察市场需求变化来随行就市调节。短期来看,虽然原料丁二烯波动已经不大,但下游低迷的需求,及市场缺乏利好带动是防碍行业好转的绊脚石。预计近期价格下行压力仍大,销售公司价格政策是关注重点。
• 后市展望
就传统来说,胶价在4月份经历明显的下跌后,5月份为价格震荡整理更或上扬的月份。但就当下而言,可预见的胶价企稳的主要动力主要来自于1.欧央行有望于5月初降息。2.胶价部分超跌的技术性反弹动能。3.泰国橡胶托市政策的再度实施。4.外围再度割胶的天气炒作因素。我们认为这几大因素的利好力度与维系时间长度均有限,而前期的利空因素短期并无明显的改善迹象,所以我们认为短期的风险偏好修正难以让沪胶真正实现转势,更多的或在区间内维持震荡,上方21000元/吨压力恐再度显现,多单金色追涨。
• 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库存
日期:2013年5月6日 单位:吨
地区 仓库 上周库存 本周库存 库存增减 可用库容量 小计 期货 小计 期货 小计 期货 上周 本周 增减 上海 上海长桥 9071 4530 8847 4530 -224 0 15470 15470 0 晶通化轻 8205 3590 8205 4090 0 500 12410 11910 -500 中储大场 21183 10690 21478 10690 295 0 14310 14310 0 中储临港 300 0 300 0 0 0 35000 35000 0 合 计 38759 18810 38830 19310 71 500 77190 76690 -500 山东 奥润特 14470 8240 14470 8240 0 0 9760 9760 0 青岛832 15380 9950 15380 10630 0 680 12050 11370 -680 中远物流 0 0 0 0 0 0 20000 20000 0 合 计 29850 18190 29850 18870 0 680 41810 41130 -680 云南 云南储运 15000 11950 15000 13430 0 1480 3050 1570 -1480 海南 海口港 7590 7590 7370 7370 -220 -220 10410 10630 220 新思科永桂 8200 6570 8100 6790 -100 220 9430 9210 -220 合 计 15790 14160 15470 14160 -320 0 19840 19840 0 天津 中储南仓 19737 9690 19737 10100 0 410 20310 19900 -410 全程物流 2800 0 3250 0 450 0 20000 20000 0 合 计 22537 9690 22987 10100 450 410 40310 39900 -410 总 计 121936 72800 122137 75870 201 3070 182200 179130 -3070 • 行业数据及新闻
中国汽车市场相当严峻,本田亦陷入苦战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系车企在华销售一直持续低迷。日系车与拥有高品牌力并逐渐低价化的欧系车和拥有售价6万元以下的绝对优势的中国国产车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与这二者苦战的日系车企在上海车展中相继发布消息称将着手建立现地品牌,展现出了鲜明的攻势。
距离上海市中心40公里外的郊外,有一家本田汽车销售店——广汽本田松江店。值得注意的是,到店的客人对越野SUV歌诗图十分感兴趣。只是,总经理柳叶飞表示“本田的用户再次购买率仅有8%”。而在日本,用户若二次购车,6~7成都会选择同一车企。也就是说,连中国顾客服务满意度两年连续第一名的本田也陷入了苦战。柳叶飞总经理认为,日系汽车的主力军是价格在40万元以上的顶配车,只有讲这种车价格下降到20万元,才能够和低价的中国国产势力相抗衡。
4月24日,日系7大汽车公司发表了2012年在华销量,合计为3,054,368辆,同比减少了10.2%。对此各公司异口同声表示“中日关系恶化是主要原因”,但实际上除了丰田和日产外的5家车企已经连续两年销量下滑了。确实,日本经济的不景气对其也有一定影响,但统领中国事业的马自达董事山田宪昭也严肃指出“和欧系车相比我们对市场的重视还不够”。
现在正在召开的上海车展中,欧系车企普遍表示“比起大小更注重个性”,表现出欧洲车企对中国消费者动向的快速把握。中国国产势力尽管“技术较差”(日产汽车负责人),但能带来奢华的印象。而日系车则冷静地宣传着有利的技术能力。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调查,今年1-3月中国新车销量为5,424,500辆,同比增长了13.2%。仅仅三个月的销量就超过了日本2012年的年度销量(5,210,291辆)。尽管日系车投入中国市场存在着一定风险,但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已经无法忽视。日本、欧美、韩国的主要车企正在激烈争夺“世界第一严峻的汽车市场”(本田董事长伊东孝绅)。
- 【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