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橡胶:寻底路漫漫
  • 时间: 2014-01-16 09:13:02    作者:    来源: 经易期货    点击:
  •   从去年10月收储利好兑现开始,沪胶(16810, 145.00, 0.87%)价格整体水平回落了1/4,其中近一个月加速下跌,回落了20%。商品加速下跌往往是市场寻找短期底部的方式。沪胶反季节下跌凸显了基本面供过于求的矛盾异常严重。

      进口胶倾销国内市场局面难以改变

      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的最新报告显示,随着新胶园的陆续投产,2018年之前全球天胶产能处在快速释放阶段,2014年全球供应量将达到1245.3万吨,同比增加68.2万吨,增速为5.8%。东南亚主要产胶国的地域优势使其生产成本低于我国。国内现货价长期保持对外贸胶升水。人民币持续升值更进一步压低了美金胶价格,也促进了进口。据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进口天然橡胶247万吨,同比增长13.5%。进口胶的增幅远超市场需求增量。预计2014年进口胶倾销国内市场的局面将继续强化,进口压力挥之不去。

      去库存过程艰难

      天胶供应持续超过需求导致国际和国内库存攀升至历史高位。供需失衡推升结转库存和库存消费比在2014年将分别攀升至228.2万吨和20.2%。The Rubber Economist总经理预估2014年全球橡胶需求或增长3.1%至1160万吨,2014年供应过剩量或攀升至36.6万吨。

      全球橡胶结转库存连续四年增长后,在2015年将超过结转库库存最高的2004年,当时在高库存压制下,沪胶低点在12000元/吨附近。

      国内市场,目前云南产区大概10万吨库存,加上上期所库存19万吨,保税区22万吨,整个国内供应量在51万吨左右,为近几年来新高。国内轮胎市场经过两年的扩产,产量过剩愈加明显。需求难以继续增长导致去库存过程会非常缓慢。目前轮胎厂商采购意愿很低,对接下来的橡胶走势会构成压力。

      政策转型后,政策托市预期下降

      泰国自2013年开始从往年的收储、限价、限制出口等以影响价格为主的干预市场方式转变为直补胶农100—200元/亩,间接降低了天胶生产成本。直补政策强化了东南亚橡胶的成本优势,增加了进口胶压力。美国大豆(4661, 17.00, 0.37%)棉花(19840, 20.00, 0.10%)就是依靠补贴的成本优势长期冲击中国市场,这种局面正在天胶上重演。同时,直补方式也降低了市场对政策托市的预期。前几年当橡胶价格大幅下跌时,各主要产胶国包括我国都有相应的托市政策来应对。托市政策对短期价格有较大的影响,但长期看破坏了价格信号对资源配置的指导作用。目前各国均已开始对政策目标进行调整,转变为更市场化的政策导向。

      超过需求的进口会转为结转库存,而高库存是推动天胶价格下跌寻底的主要动力,可以预见的是,沪胶寻底之路还很漫长。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