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需宽松不改 天胶下行难翻身
  • 时间: 2014-01-22 08:58:58    作者:    来源: 中证期货    点击:
  •   摘要:

       2013年走势回顾:

      2013年,天胶整体走势仍处于 2011年以来的下行通道中,但跌势略显放缓。

      从沪胶走势看,基本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即上半年冲高回落和下半年阶段性回升。截止12月 19,沪胶指数全年收跌约 28%。

      外盘方面,日胶、新加坡期胶,走势节奏基本与沪胶一致,总体呈现先抑后扬态势。截止 12月 19日,新加坡期胶年度收跌 26.8%。而日胶受日元贬值影响,较略显抗跌,日胶指数年度收跌仅 5.7%。

       2013年观点回顾:

      我们认为 2013年天胶处于供过于求的弱势格局,但预期全球弱复苏及中国的改革预期可能适度冲淡利空压力,带动天胶价格出现温和回升,沪胶预期在 22000-29000区间震荡。

      从实际情况看,2013上半年天胶消费改善程度要弱于我们的预期,而突发利空因素也加深了天胶弱势格局。

      我们在后期的月报中逐渐调低了对天胶走势预期,认为天胶弱势格局转变依然压力重重。并认为 2013年下半年,天胶消费同比增长预期放缓的情况下基本面弱势格局仍有效。而季节性规律将令天胶走势在三季度继续震荡筑底,四季度出现弱势中企稳的概率较大。从实际走势看,下半年沪胶走势开始回升、止跌,基本符合我们预期

       2014年影响因素分析:

      一方面,受天胶供应仍处于集中释放期,以及越南、西非天胶产出增加影响,全球天胶供应充足态势难以改变。

      另一方面,天胶消费维持温和增长。就地区推动力看,仅仅依靠中国、美国维持温和增涨,而缺乏其他增长亮点,全球天胶消费增速将略显受限;就行业推动力看,轮胎仍是主要的天胶消费领域,但随着全球最大轮胎产销国,中国的轮胎翻新行业发展扩大,将对天胶消费增长构成一定阻力。

      此外,天胶替代品发展情况仍不会对 2014年天胶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尽管中国推广杜仲橡胶(16425, -390.00, -2.32%)实际产量有限,短期不会对天胶需求构成较大利空。但长期看,仍是一种潜在的天胶补充胶源。

      最后,外围影响因素方面,除了受全球宏观经济增长形势影响外,2014年天胶产业政策将进入真空期,缺乏政策的指引,天胶市场缺乏足够上行动力。

       2014年展望:

      2014年,天胶走势总体仍将处于下行通道中,天胶供需格局宽松格局在 2014年暂不会出现根本性扭转,但季节性供需情况变化对走势的影响将增大。

      沪胶走势方面,我们预计 2014年沪胶的震荡区间将较 2013年继续下移,在 16000-23000区间,跟随天胶消费行业季节性规律,呈冲高回落,后企稳回升的阶段性震荡的概率较大。

      一、2013年简评:天胶震荡下行,跌势略显放缓

      1.1 2013年天胶期货市场回顾

      2013年,天胶整体走势仍处于 2011年以来的下行通道中,但跌势略显放缓。从沪胶走势看,基本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即上半年冲高回落和下半年阶段性回升。第一阶段:1月沪胶维持高位震荡,在 2月初创年内高点后开始一路下行,4月下旬 5月中旬虽出现小波反弹,但力度有限,最终仍回到下行格局,并在 7月 10日创 2011年下跌以来新低。

      第二阶段:8月沪胶开始震荡上行,突破 6-7月的震荡区间,呈现一波明显的反弹;9月沪胶呈高位震荡态势,震荡重心继续抬高。尽管 10月中旬后沪胶再度出现回落,但跌势仅持续至 11月底,且幅度有限;12月再次出现阶段性回暖,但仍未能突破下半年反弹高点。截止 12月 19,沪胶指数全年收跌约 28%。

      从持仓角度看,与 2012年多空持仓争夺较大不同,2013年净持仓基本维持空头格局,显示沪胶走势承受了较大的空方压力。从成交量角度看,2013年总体成交量较 2012年出现下降,显示资金有流出沪胶市场的迹象。

      外盘方面,日胶、新加坡期胶,走势节奏基本与沪胶一致,总体呈现先抑后扬态势。截止 12月 19日,新加坡期胶年度收跌 26.8%。而日胶受日元贬值影响,较略显抗跌,日胶指数年度收跌仅 5.7%。

      图1: 2013年成交量下降与净持仓基本处于净空头格局(千手)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中证期货研究部

      图2: 2013年天胶期货震荡下行,但跌势放缓 图3: 2013年国内天胶期现价差维持升水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中证期货研究部

      1.2 2013年天胶现货市场回顾

      国内现货市场方面,以上海地区云南标准胶现货价格与沪胶指数的价格对比看,2013年期现价差基本处于升水状态。期间在 2013年 2月、8-9月,受沪胶上行影响,期现价差扩大至 1000元/吨左右,但持续时间较短。全年价差均值在 457元/吨,基本处于(-500,500)的均值区间。从期现套利的角度看,8、9月期现价差扩大的情况下,不计算交割以及增值税的情况下,出现了一定套利空间,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盈利空间并不大。

      天胶进口内外价差方面,以泰胶、马来胶、印尼胶青岛保税区自提价格(不含关税、增值税),对比泰、马来、印尼产地原材料报价折算进口价格看。2013年,泰胶整体处于进口贴水状态,但下半年贴水情况有明显改善;马来胶进口维持小幅升水,但盈利水平平均低于 50美元/吨;印尼胶 2013年下半年,进口价差变化明显,主要是由于印尼货币兑美元汇率在 7月开始大幅贬值,令印尼胶折算的进口成本维持低位,而同期青岛保税区印尼胶受国内期货市场回升以及泰胶、马来胶提振,出现小幅走高。截止 12月,印尼卢比汇率仍维持贬值态势,导致印尼胶的进口出现较多盈利。但进口盈利并暂未提振从印尼进口天胶的量,1-10月中国累计进口印尼胶约 33万吨,累计同比下滑 1.58%。

      展望后期,进口价差的变化暂不会对中国天胶进口比重产生较大影响。泰国仍是中国天胶主要进口地区,2013年从泰国进口天胶数量占总进口约 60%,且中国仍有增加泰胶进口量计划的考虑。尽管印尼是中国第二大天胶进口来源地,但其占比重仅 18%,预计因价差原因增加其进口,对整体进口格局的影响较为有限。

      图4: 2013年泰胶贴水(美元/吨)图5: 2013年马来胶进口(美元/吨)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 Wind 中证期货研究部

      图6: 2013年7月后印尼胶进口出现盈利(美元/吨)图7: 2013年7月印尼卢比兑美元出现明显贬值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 Wind 中证期货研究部

      1.3 2013年观点回顾

      2013年报中,我们认为 2013年天胶处于供过于求的弱势格局,但预期全球弱复苏及中国的改革预期可能适度冲淡利空压力,带动天胶价格出现温和回升,沪胶预期在 22000-29000区间震荡。

      从实际情况看,2013上半年天胶消费改善程度要弱于我们的预期,而突发利空因素也加深了天胶弱势格局。

      一方面,二季度天胶季节性减产周期中,受消费端拖累,天胶高库存并未得到有效缓解,令市场担忧情绪有增无减。另一方面,外围扰动因素影响加大,市场突发利空因素,对弱势市场的利空被放大;在 4月和 6月的探底中,与天胶相关性较高的原油、铜、黄金都曾出现大幅下挫。此外,天胶主产国利好政策的失约,全球宏观复苏乏力等因素,也对天胶市场形成了较大压力。

      外围因素结合基本面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上半年天胶走势笼罩在悲观情绪中。因此,我们在后期的月报中逐渐调低了对天胶走势预期,认为天胶弱势格局转变依然压力重重。并认为 2013年下半年,天胶消费同比增长预期放缓的情况下基本面弱势格局仍有效。而季节性规律将令天胶走势在三季度继续震荡筑底,四季度出现弱势中企稳的概率较大。

      从实际走势看,下半年沪胶走势开始回升、止跌。尽管 11月的走势略超出我们的预期,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天胶收储政策未如期出台,且政府部门有增加从泰国进口天胶的计划,造成市场对天胶供应增加的担忧,进而诱发天胶期市出现大幅下挫。但 12月初沪胶再度回升,一方面来自中国天胶下游产销旺季、收储政策对天胶市场构成支撑;另一方面,中国天胶下游行业产销旺季增速创两年来新高。尽管 12月中旬开始,沪胶因资金炒作国内收储利多出尽出现下挫,但并未跌破 7月低点。

      图8: 2013年操作策略回顾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中证期货研究部

      表1:2013年早报中提示操作策略的盈亏情况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中证期货研究部

      1.4 2014年展望

      2014年,天胶走势总体仍将处于下行通道中,天胶供需格局宽松格局在 2014年暂不会出现根本性扭转,但季节性供需情况变化对走势的影响将增大。

      一方面,天胶供应仍处于集中释放期,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东南亚,其中越南有望正式成为第三大产胶国。此外,西非天胶产出占比或小幅提高,总体看,全球天胶供应维持充足态势。

      另一方面,天胶消费维持温和增长。就地区推动力看,中国、美国有望维持温和增涨,但新兴国家印度、马来西亚等地区天胶下游行业的增长情况并不乐观,或成为天胶消费回暖拖累。

      另外,天胶替代品发展情况仍不会对 2014年天胶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推广杜仲橡胶实际产量有限,短期不会对天胶需求构成较大利空。

      最后,外围影响因素方面,除了受全球宏观经济增长形势影响外,主要集中在天胶产业政策方面。由于天胶下游消费行业受宏观、产业政策因素关系密切,在全球经济维持温和复苏的步伐下,突发利空的可能性不高。但 2014年天胶产业政策将进入真空期,缺乏政策的指引,天胶市场缺乏足够上行动力。

      综上所诉,我们预计 2014年沪胶的震荡区间将较 2013年继续下移,在15000-23000区间,跟随天胶消费行业季节性规律,呈冲高回落,后企稳回升的阶段性震荡的概率较大。

      图9: 2014年全球天胶供需呈现盈余状态(千吨)图10:2014年天胶消费增长集中在中、美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IRSG 中证期货研究部

      二、全球天胶供应宽松呈常态化

      从全球天胶种植地区分布看,93%的天胶产出来自东南亚地区,此外,西非、中南美洲也有少量产出,占比重仅分别为 4%、3%。展望后期,一方面,东南亚地区仍是最大的天胶产区,另一方面,西非的天胶产量占比有望小幅提高。根据 IRSG预测,到 2020年前后,东南亚、西非、中南美洲天胶产出比重将分别为 91%、6%、3%。全球天胶供应充足态势在 2014年将延续,且增速或将进一步提高。

      图11:全球天胶种植地区分布(%)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中证期货研究部整理

      2.1 ANRPC供应处于集中开割期,且暂无约束性政策制约,产量增速不减2010年开始,东南亚 2005-2008年大规模翻新及新种的天胶进入集中开割期,令2010、2012年的天胶产量同比增速高达 6.8%、8.6%。2012年由于东南亚天胶主产国的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联合减产政策,令当年东南亚地区天胶产量增速放缓至 3.1%。2013年,随着泰印马天胶政策结束,天胶产量再度回升,年增速达 3.5%。预计 2014年,缺乏天胶政策的作用,随着泰国、印尼天胶产出将呈现出集中开割期的特点,加上越南天胶产量的增加,整体东南亚天胶产出增速将维持在 3.5%以上。

      越南天胶产量成为新的增长点,稳坐全球第三大产胶国

      2013年,越南天胶产出略超出马来西亚,根据 ANRPC的数据显示,两国 2013年产量分别在 101万吨、90万吨。就数据上看,2013年越南略超马来西亚 3万吨的量并不大,但我们认为后期越南代替马来西亚成为全球第三大产胶国的趋势日益明显。展望 2014年,越南将成为东南亚地区天胶产出的新增长点。从越南与马来西亚在胶树种植面积与开割面积、胶龄分布、单产情况看,越南橡胶产量增加的潜力十分明显。

      首先,越南天胶开割面积将超过马来西亚。2003年至 2013年两国的天胶种植、开割面积显示,与马来西亚 2007-2009年期间种植、割胶面积均出现了较大幅度减少所不同,越南种植、割胶面积 2003年至今维持了 8%左右的增速。截止 2013年,越南割胶面积为 58万公顷,不及马来西亚的 63.6万公顷。但于 2007-2009年新增面积令越南处于集中释放期,而马来西亚割胶面积将进入放缓期;因此,可以预计 2014年越南割胶面积有望达到 66万公顷,将基本与马来西亚持平,甚至可能略微超过。

      图12:越南产量在20013年略超马来西亚(千吨) 图13:越南割胶面积接近马来西亚(千公顷)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IRSG ANRPC 中证期货研究部

      图14:越南胶龄分布(千公顷) 图15:马来西亚胶龄分布(千公顷)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IRSG 中证期货研究部

      其次,越南在胶龄分布、单产方面优势明显。由于越南天胶种植在 20000年之后才开始有较大增长,其胶树的胶龄普遍年轻,80%处于 20年之内。而马来西亚天胶种植较早,且 2000年之后新增面积有限,胶树的胶龄整体结构偏老,20年之内的仅占总面积的 50%左右。一方面,根据胶龄与产量的对比看 7-20年的胶树产量处于整个胶树产期的旺盛阶段;另一方面,越南天胶单产在 1741公斤/公顷,超过马来西亚的 1540公斤/公顷(ANRPC 2013年数据)。因此,后期越南的天胶整体的增产潜力要远超过马来西亚天胶的增产。

      图16:胶龄分布与产量(公斤/亩)图17:越南天胶单产水平马来西亚(公斤/公顷)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中国热带科学研究院 ANRPC 中证期究部

      2.2中国天胶产量提升,并积极发展杜仲胶,补充天胶自给不足

      中国作为主要的天胶消费国,其天胶自给率不足 25%,为资源安全考虑,中国一直致力于提高本国天胶产出以及积极发展替代天胶。

      短周期看中国天胶增产仍有上升空间,但长周期看存在自然瓶颈

      一方面,以 20年作为短周期的话,中国天胶产量仍有一定提高空间。根据 ANRPC数据,2012年,中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约 116万公顷,68万公顷处于开割期,产量达到 86.4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7.3%;总体情况较 10年前有了明显增长。随着 2009年后中国天胶新增和翻新面积年均增长 5-7万公顷,较之前每年新增 4-6万公顷有所提高,按照 5-7年开割周期预计,2014年开始,中国天胶产量将进入新的增长周期,产量增速有望达到 7%以上,按 1258公斤/公顷单产计算,产量将突破 90万吨。预计到 2019年前后,中国天胶产量接近 120万吨水平,令天胶供应维持充足态势。

      另一方面,中国天胶长期发展将受到自然条件限制。首先,天胶种植面积增长约束。我国热带地区面积仅 48万平方公里,理论上适宜植胶的土地面积约 100万公顷左右,但截至 2012年,全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已达 116万公顷,尽管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仍有小量发展空间,但始终无法大规模开发。其次,由于中国天然橡胶林全部位于北纬 18度以北地区,相对东南亚地区平均气温较低,每年的开割时间8-9个月,比泰国等国家少约 2个月,加上冬春常有低温干旱灾害,夏秋又常遇台风,这对单产提高有一定难度。因此,长期看中国天胶产出增长将出现瓶颈。

      图18: 中国天胶产出逐年提高(千吨、%) 图19: 中国天胶种植面积持续提高(千公顷)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ANRPC 中证期货研究部

      中国发展杜仲橡胶,短期内对天胶供应有补充作用

      由于中国天胶发展长周期的限制,中国积极发展传统巴西三叶橡胶树的替代产胶品种。2013年 11月,全球首套万吨级(1.5万吨)反式异戊胶(TPI)工业化生产装置在青岛投产。其所产的反式异戊胶属于合成杜仲胶,正是中国寻找替代品种的尝试。但我们认为,尽管目前杜仲橡胶全面推广应用存在疑问,但短期看仍能够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一方面,杜仲橡胶的发展无法取代传统天胶的地位,且产量有限,暂难扭转中国天胶需求结构。今年 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推出 2013年《杜仲产业绿皮书》称,按照 300万公顷果园化栽培杜仲产业基地的发展规模,中国杜仲橡胶年产量将达120万吨,为目前天然橡胶产量的 1~2倍。300万公顷土地,等于 3万平方公里,等于 4500万亩,是一个巨大的土地需求。在中国耕地已逼近“18亿亩红线”的时候,划出 4500万亩去种植杜仲,可行性存在疑虑。而且,按照《绿皮书》数据计算,杜仲橡胶的单位产量 400-600公斤/公顷,只有传统天然橡胶的 1/2,对土地资料的消耗量较天胶大。即使种植杜仲不占用现有耕地,其经济效应也并不高。

      但另一方面,尽管杜仲胶发展存在质疑,但短期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补充资源,增加总体天胶供应量。从产量看,中国现有杜仲种植面积大约 35万公顷,按此计算杜仲胶最大产量约 17.5万吨。从应用看,杜仲胶的主要成份是反式聚异戊二烯,其绝缘性好,耐水、耐腐蚀,但缺点是弹性很差,随着技术进步,新的工艺和合成技术已可用反式橡胶制造出高弹性材料,例如飞机轮胎等。

      2.3西非的天胶产出提高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全球天胶充足的供应态势

      西非国家天胶产出尽管占全球比重有限,但近年来也在积极发展天胶种植业,后期产量水平占全球比重有望提升至 6%左右。主要是该地区天胶主产国,象牙海岸产量的增加。2012年该国天然橡胶产量为 255万吨左右,2014年达到 30万吨,该国橡胶行业发展目标是,计划到 2025年前将橡胶种植面积达到 455万公顷,到2020年提高到 60万吨。

      表2:象牙海岸 2013年天胶出口量增长明显

      资料来源: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 中证期货研究部(注:阿比让港口 10月出口数据为临时数据,后期可能被修正。)

      三、全球天胶消费改善步伐缓慢

      3.1中国仍是全球天胶消费的主要动力,但增速或将放缓

      中国天胶消费占全球天胶市场的比重在 36%左右,2013年消费量达 4110万吨左右,同比提高 8%,高于去年 6.4%的增速。预期,20114年中国仍是最大的天胶消费地区,消费增速受其轮胎行业增长拉动,仍维持温和增长,但增实际消费增速有放缓趋势。 从中国天胶主要消费下游的轮胎行业看,按轮胎终端消费流向,可以分成国内消费和对外出口两个部分,占比重分别为 55%、455%。其中,国内消费又可以分成配套胎市场和替换胎市场,前者与国内汽车产量密切相关,后者则与国内货、客运量有较高相关性。而出口轮胎则受主要出口地的市场需求、贸易政策等因素影响。

      图20:全球天胶消费格局中亚太占主导(%)图21:全球天胶消费行业中轮胎占主导(%)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IRSG 中证期货研究部

      首先,中国汽车产出维持温和增长,有助于配套胎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中国汽车产量包括 81%的乘用车和 19%的商用车,全部产出 95%以上用于国内消费,出口部分不足 5%,因此中国汽车行业与欧美、日本汽车行业不同,产销主要受本国消费因素影响。其中,乘用车产销长期内受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 GDP影响,而商用车需产销主要受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同时也与公路货、客运量也有明显相关。(由于中国汽车产、销变化高度一致,下文我们以产量数据作为主要分析数据。)

      图22:中国天胶消费量(千吨) 图23:中国轮胎产量与出口(万条)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ANRPC Wind 中证期货研究部

      乘用车方面,中国正处于居民收入提高带动的汽车迅速普及阶段,预计 2014年增速仍维持在 10%以上。根据欧美日汽车行业发展规律,当人均 GDP超过 3000、100000美元时,一方面,汽车产销会都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另一方面,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也会出现较大提高。目前中国人均 GDP超过 66000美元,千人保有量只有约 60辆。对比日本人均 GDP从 3000美元到 10000美元大时,其千人汽车保有量从 231辆上升 336辆;即使人均 GDP与中国相近的南非(约 7200美元),其千人汽车保有量也超过了 110辆。因此无论是和发达国家还是其他金砖国家相比,水平都较低,随着中国人均 GDP向 10000美元发展,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将带动乘用车市场的发展。

      商用车方面,预计增速较 2013年增速有所放缓。商用车中载货车占比重超过 65%,而该类车对轮胎,乃至天胶消费需求占所有车型中的首位。鉴于载货车的运输功能,其需求受固定资产投资影响,从物流方面考虑,与公路货运量息息相关。从固定资产投资和载货车产量年度数据观察可发现,两者趋势十分一致,相关系数高达 96%;其中在固定资产投资细分行业分类中,房地产与基建投资与载货车产量的相关性较高,分别为 92%、95%。因此,根据中证期货宏观年报对 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的预测(详见下表),我们认为商用车中货车的产出增速或较 2013年 5.2%(截止 20013年 11月)的增速有所放缓,而总体商用车的增速将维持在 7%‐8%。

      表3:2014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测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中证期货研究部 2014年宏观年报

      综合来看,预计 2014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在 10%‐12%,增长主要靠乘用车市场拉动,而商用车增速或放缓。由于乘用车配套胎需要约为商用车配套胎需求的 1/3,且每条轮胎的天胶需求量较低,因此,配套胎市场对 2014年中国天胶消费需求维持增长的同时,增幅度或略低于 2013年增速水平。而从季节规律表现看,一、四季度是产销旺季,二、三季度略显偏弱。

      图24:中国人均GDP与乘用车产量(美元、千辆)图25:中国载货车产量与固定资产投资(万辆、千亿元)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Wind 中证期货研究部

      图26:中国乘用车季节性表现(万辆) 图27:中国商用车车季节性表现(万辆)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Wind 中证期货研究部

      其次,公路货、客运量增速放缓令替换胎市场难有超水平表现。

      公路货、客运量除了影响汽车需求,也与轮胎的替换胎市场息息相关,与国内轮胎消费的相关性分别在90%、89%。2013 年,公路货、客运量累计同比增长10.9%、5.4%(截止2013 年11 月),延续了自2010 年开始增速放缓的规律。在这种增速放缓的趋势不变情况下,预计2014 年替换胎需求能够维持温和的增长,但较难出现大幅提高。

      从季节角度看,由于替换胎市场中,商用车的更换量要远高于乘用车,因此季节性规律主要受商用车影响。商用车,主要是货车的轮胎替换受行驶公里影响较大,一般在夏、冬季来临前会产生一波明显的替换需求。而乘用车胎这种季节性规律不明显,一般乘用车胎的使用周期在2‐3 年不等。因此从国内轮胎的季节性周期可以发现,夏季、冬季前国内轮胎消费相对处于旺季,1 月、8 月属于消费淡季。

      图28: 汽车产量、国内轮胎消费与货、客运量相关性较高(万辆、万条、亿吨、亿人)图29: 国内轮胎消费与货、客运量季节表现相关(万条、亿吨、亿人)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Wind 中证期货研究部

      再次,中国轮胎出口缺少新增动力,仅靠美国市场的恢复性增速,增速或放缓。2013 年1‐10 月,中国轮胎出口36051 万条,同比增涨5.5%,但中国轮胎出口比重已经由2012 年46%,下降至45%。预计2014 年中国轮胎出口将继续增长,同比增速维持在5%左右,而出口占国内产出消费比重仍延续下行趋势。

      从轮胎出口地区增速表现看,2013 年对中国出口拉动最大的地区来自美国,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市场对中国轮胎特保案结束后,进口出现了恢复性增长。预计2014年,这种因政策到期后出现的恢复性增长将放缓,对美出口总量将维持在于2013年相近的水平。除美国市场外,曾在2012 年表现突出的中东国家,需求也出现一定下滑,非洲、东南亚国家需求较为平稳,因此难以构成有效提振。而欧洲市场方面,2013 年4 季度出现了明显回升,但从细分国家看,仅是英国需求拉动。主要是由于英国汽车市场在欧洲其他国家中略好,而整体欧洲市场需求仍显乏力。综合而言,我们认为,2014 年中国轮胎出口缺少新增提振力,仅靠美国提振,增速难以持久且受美国经济影响风险较大。

      图30: 中国轮胎出口比重下降(万条) 图31: 中国轮胎对美国出口增长(吨)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Wind 中证期货研究部

      最后,从长期看,中国轮胎翻新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时期,将逐步缓解天胶消费的依赖程度。

      2012 年7 月,随着工信部公布《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和《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中国轮胎翻新行业开始进入规范化发展时期,后期增长形势将逐步趋好。

      一方面,轮胎翻新行业属于节能、环保型行业,在中国节能型社会的转型中,能获得较多的政策红利。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轮胎生产、消费地区,废轮胎

      资源十分丰富,为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条件。2012 年数据显示,我国轮胎翻新率不足5%,而发达国家轮胎翻新比例在45%以上,翻新轮胎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轮胎翻新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影响,首先,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2013 年底,第一批轮胎翻新行业准入名单将公布,仅有10 家企业首次入围,企业信息尚未明显。根据《准入条件》,轮胎翻新年综合生产能力不得低于20000 标准折算条(翻新轮胎折算成9.00‐20 条数,下同);新建、改扩建的轮胎翻新加工企业,年综合生产能力不得低于30000 标准折算条。预计10 家翻新企业的年生产总能力在20‐30万标准折算条。对比中国轮胎2013 年产出接近9 亿条的规模看,占比重十分有限。因此,短期对现有轮胎生产格局不会产生较大冲击。长期看,随着准入企业增加,截止2011 年国内轮胎翻新企业数在50 家,后期需要改扩建的企业将有40 家左右,生产能力将进一步上升,因此后期翻新轮胎在一定程度将形成替代新轮胎的趋势。加上轮胎翻新工艺主要是进行再硫化处理,进而也有降低天胶需求量的趋势。

      其次,对轮胎用于出口的影响大于国内消费。从翻新胎进出口比重看,出口比重占95%以上。主要是由于国内对翻新胎的标准尚为统一,因此在推广上存在障碍,而国外对翻新胎的标准已较成熟,对翻新胎企业来说出口市场有章可循。

      此外,对商用车胎影响大于乘用车胎。国内目前80%以上集中在公交、货运栽重汽车的轮胎翻新,因此,轮胎翻新行业对商用车胎的影响较大。

      综合来看,轮胎翻新行业规范化发展短期对轮胎行业,乃至天胶需要不会产生太大冲击,具体影响将集中在出口轮胎,及商用车胎方面;但长期看,轮胎翻新行业规范化发展将对天胶消费增速形成一定负相关作用。

      图32: 中国轮胎翻新企业数(个) 图33: 中国轮胎翻新出口大于进口(万条)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Wind 中证期货研究部

      3.2 美、日天胶消费此消彼长,综合增速有限

      美国汽车产出维持增长、替换胎需求拖累下降,天胶需求有望出现小幅增涨2012 年开始,美国天胶需求量呈现逐年下滑,2012、2013 年同比增速分别为-7.6%、-5.1%;这导致美国天胶消费占全球天胶市场的比重,由2011 年的11%降至2013年8%左右。我们预计,2014 年,美国天胶需求同比负增长的局面将得到改善,但要恢复正增长,仍需要更长的周期。

      首先,2014 年美国汽车产出有望维持温和增长,有助于对配套胎需求稳步回升,但难创历史新高。随着美国经济的温和复苏,未来几年美国汽车产销量及保有量均有望回升至1999-2006 年的高峰水平(最高接近1800 万辆年销量),但由于美国汽车行业已缺乏明显驱动力,以及受限于较饱和的人均拥有量,因此后期美国汽车行业或难以明显超越其历史高位。

      图34: 美国2011年后天胶需求量下降(千吨) 图35: 美国天胶进口季节性表现不明显(千吨)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Wind 中证期货研究部

      图36: 美国汽车产出维持温和增长(千吨) 图37: 美国汽车产出季节性表现(万辆)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Wind 中证期货研究部

      其次,美国汽车零部件及轮胎零售销售额自2012 年出现放缓,显示替换胎的需求偏弱。2013 年1-10 月,美国汽车零部件及轮胎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速为-2.3%,创2010 年以来同期增速新低。根据中证美国宏观年报对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的预期,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好转有助于消居民消费的增长,进而美国轮胎替换胎需求水平较2013 年有所提高,增速负增长的趋势在2014 年将出现缓和。

      从季节性表现看,一方面7 月、12 月美国汽车年产量淡季,但另一方面,7 月也是替换胎消费旺季,主要是在夏季出行高峰期前替换胎需求有较大需求。综合作用下,美国天胶进口需求的季节规律并不明显,但三季度、四季度出现年内底点的概率较大。

      图38: 美国汽车零部件及轮胎零售销售额下滑(百万美元)图39: 美国汽车零件及轮胎销售二、三季度是旺季(百万美元)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Wind 中证期货研究部

      日本天胶需求回升动力不足

      日本2013 年其消费占全球天胶消费的比重约6%,占亚洲市场需求比重近10%;但趋势上看,目前比重较2011 年下降1 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受日本国内轮胎行业产出下降拖累。日本进口天胶90%以上用于轮胎生产,非轮胎行业消耗的天胶比重不足10%。

      2013 年1-10 月,日本天胶进口60.6 万吨,同比下降约0.8%,较2012 年同期-6.5%的降幅有所收敛,但日本国内轮胎行业较2012 年并未出现改善。一方面,日本汽车产出下降,对配套胎形成拖累;数据显示今年1-10 月,日本汽车总产量同比降幅达5.5%;另一方面,受全球宏观环境影响,轮胎出口出现收缩,2013 年较2012年下滑近8%;且日本轮胎出口占比由2010 年的45%下降至2012 年的35%,今年1-10 月的轮胎出口占比仅34.8%,呈现继续收缩态势。日本天胶进口增加但消费放缓,令日本国内天胶库存再度攀至新高。

      展望2014 年,我们认为在日本汽车、轮胎行业表现偏弱情况下,日本天胶消费需求回升动力不足,国内天胶高库存状态或减缓后期天胶进口增长。

      图40: 日本天胶进口下滑程度略显放缓(千吨) 图41: 日本天胶库存再创历史新高(吨)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Wind 中证期货研究部

      图42: 日本汽车产出拖累配套胎需求(辆、万条) 图43: 日本轮胎国内消费、出口增速放缓(万条)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 中证期货研究部

      3.2 东南亚新兴国家天胶下游产业增速放缓,天胶需求增长显乏力

      东南亚国家由于天胶原料成本、人力成本的低廉优势吸引了跨国汽车、轮胎等橡胶制品企业进入,因此,其天胶消费量约占在全球天胶消费的22%左右。其中印度、印尼、马来西亚天胶消费占比较多,最高时曾达到8.6%%、4.7%、4.6%。但这些地区天胶下游行业集中且单一,加上产成品大部分用于出口,国内消费增长拉动有限,因此行业发展受全球宏观经济影响较大。2012 年开始受,东南亚天胶消费增速开始放缓,2013 年个别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

      印度,2012 年天胶需求增速明显放缓,2013 年1-11 月累计消费87.68 万吨,同比下降3.6%。主要是同期印度汽车产量同比下滑15.4%,导致对轮胎乃至天胶消费需求的下降。印度作为继中国后有的全球汽车生产大国,与中国汽车行业基本靠国内消费提振外,其汽车行业受全球宏观经济影响更大,在全球经济缓慢增长的背景下,印度汽车行业仍难有较好表现。

      图44: 印度天胶消费放缓(千吨) 图45: 印度汽车产出增速放缓(千辆)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ANRPC Wind 中证期货研究部

      马来西亚,自2007 年后天胶需求量增速放缓,2013 年1-11 月累计消费41.7 万吨,同比下降0.5%。从马来西亚天胶下游行业发展看,乳胶产品的天胶消费量占全部橡胶行业的80%以上,而乳胶手套是最主要的产品。2012 年开始,乳胶手套产量增速出现明显放缓,而轮胎等其他橡胶制品行业发展缓慢,1996 年至今对天胶消费需求基本变化不大。因此,马来西亚橡胶行业在单一化产品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天胶需求提高暂难找到新增长点。

      受国内橡胶行业发展制约以及全球宏观经济放缓影响,最终导致印度、马来西亚天胶需求的占比下滑至8%、3.8%。我们认为,2014 年在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大背景下,东南亚天胶行业负增长态势有望的到缓解,但东南亚国家橡胶行业单一化短期难以改变,因此天胶消费仍缺乏足够增长动力而再创新高。

      图46: 马来西亚天胶消费放缓(千吨) 图47: 马来西亚天胶下游行业单一缺乏且增长动力(千吨、百万双)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ANRPC Wind 中证期货研究部

      四、天胶产业政策影响力不足

      4.1 东南亚产业政策缺乏持续性

      2013 年下半年,国际天胶联盟国中,仅泰国在2013 年9 月出台了减免天胶出口关税政策,以及对胶农直接补贴政策。但减免关税政策将在2014 年1 月到期,根据目前泰国天胶原料市场价格72‐75 泰铢/公斤看,出口关税将恢复至2 泰铢/公斤。此外,补贴政策也将在2014 年3 月到期。

      我们认为,2014 年国际天胶联盟联合采取政策的可能性不高,即便有政策出台,

      也难以从根本上控制天胶供应。

      一方面,国际天胶联盟,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地位发展变化,越南将进一步取代马来西亚的地位,而目前越南并非国际天胶联盟的成员,因此,后期国际天胶联盟在采取联合产业政策时,必须考虑到越南的加入。但是从越南近年来积极发展天胶产业的表现看,如果加入天胶联盟意味着在产量上做出让步,则越南加入的意愿不会强烈。

      另一方面,越南加入国际天胶联盟后,联合产业政策的在多方妥协中,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延续我们此前对政策几种可行的手段看,砍伐胶树效果最好,其余依次是限制出口、收储,最后是发放补贴。即便是短期看了最有效的砍伐胶树手段,也主要是砍伐树龄较老的胶树,从越南胶树年均的分布看,25 年以上的胶树占比不足10%,因此越南加入砍伐行列效果也不会太突出。而从更长周期看,砍伐胶树后仍跟新种植,5‐7 年后将再次进入新的开割期,天胶供应增长过快的问题会再次出现。

      4.2 中国天胶收储政策告一段落,短期供应改善后2014 年将面临库存压力2013 年4 季度,中国执行了四次天胶收储,共收天胶24.37 万吨,包括13.73 万吨烟片和10.64 万吨乳胶。收储对缓解国内短期供应压力起到一定利好,但长期将面临库存压力。

      一方面,从数量上看收储力度较大。根据今年1‐11 月中国天胶产量增速水平,预计4 季度国内天胶产出预计在28.5 万吨高于去年27.1 万吨,从汽车、轮胎行业产出表现看,今年4 季度国内天胶消费旺季表现明显好于去年。对比2012 年4 季度约12 万吨的收储量看,今年收储对短期供应压力的改善效果要好于去年。

      另一方面,收储中有一半以上是烟片胶,而烟片胶基本属与进口胶种,因此不排除国内收储与增加泰国天胶进口同时进行的可能性。数据显示,中国11 月天然橡胶进口27 万吨,较上月的19 万吨增加42%,较去年同期21.6 万吨增加25%;11 月天胶进口的猛增令1‐11 月天然橡胶进口达213 万吨,同比增8.2%;11 月进口猛增除了国内天胶消费季节旺季影响外,国内11 月共计收储13.73 万吨烟片胶也有一定影响。因此收储量增大,但扩大进口,则会降低对国内供需格局改善效果。

      此外,从收储价格看,几次收储价对当时的现货价、期货升水幅度有限,收储对市场价格直接提振效果不明显。

      综合看来,收储实际成交价格偏低,对市场直接提振略显有限,而实际收储量较大,如果于增加进口相结合,则效缓解短期国内供应压力效果趋于弱,且收储后国内天胶库存上升,如果国内消费增长放缓,高库存将对市场形成较大压力,制约天胶价格走势。

      表4: 2012 年以来中国天胶收储情况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中证期货研究部整理

      五、2014 年展望:震荡区间继续下移

      2014 年,天胶走势总体仍将处于下行通道中,天胶供需格局宽松格局在2014 年暂不会出现根本性扭转,但季节性供需情况变化对走势的影响将增大。

      一方面,受天胶供应仍处于集中释放期,以及越南、西非天胶产出增加影响,全球天胶供应充足态势难以改变。

      另一方面,天胶消费维持温和增长。就地区推动力看,仅仅依靠中国、美国维持温和增涨,而缺乏其他增长亮点,全球天胶消费增速将略显受限;就行业推动力看,轮胎仍是主要的天胶消费领域,但随着全球最大轮胎产销国,中国的轮胎翻新行业发展扩大,将对天胶消费增长构成一定阻力。

      此外,天胶替代品发展情况仍不会对2014 年天胶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尽管中国推广杜仲橡胶实际产量有限,短期不会对天胶需求构成较大利空。但长期看,仍是一种潜在的天胶补充胶源。

      最后,外围影响因素方面,除了受全球宏观经济增长形势影响外,2014 年天胶产业政策将进入真空期,缺乏政策的指引,天胶市场缺乏足够上行动力。

      沪胶走势方面,我们预计2014 年沪胶的震荡区间将较2013 年继续下移,在16000-23000 区间,跟随天胶消费行业季节性规律,呈冲高回落,后企稳回升的阶段性震荡的概率较大。

      表5: ANRPC 天胶供需平衡表(单位:千吨)

    中证期货:供需宽松不改天胶下行难翻身
    资料来源:ANRPC 中证期货研究部(注:数据更新至2013‐11‐19;其中印尼除产量、消费量数据截至2013 年7 月;泰国截止2013 年10 月;期末存货印尼、印度截止2013 年10 月,菲律宾、泰国截至2013 年10 月。)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