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欧合作在金融领域握手
  • 时间: 2014-06-23 09:17:06    作者:    来源: 新华社    点击:
  •   昨日,在结束对英国和希腊的正式访问并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后,李克强乘专机回到北京。16日至21日,李克强对英国和希腊进行正式访问。从英国到希腊,利好消息频频传来,中欧合作不断闪现三大亮点。

      经济

      提升中欧务实合作的“含金量”

      李克强总理欧洲行期间,中国与英国、希腊签订了多项经贸大单,不仅在“数量”上创造了新的纪录,更在“质量”上有了新的飞跃。从人民币(6.2245, -0.0045, -0.07%)和英镑开启直接交易,到中英在核电、高铁等领域加强合作,再到中国和希腊共同开拓航运产业,一系列事实说明,中欧合作已超越简单的贸易层面,开始在金融、科技、投资等更高层面紧紧“握手”。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和李克强总理会谈后说:“我们的关系是真正的为成长、改革与创新而建立的关系。”不难预见,中欧经贸合作的航船必将开辟新的天地,为中欧双方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互信

      中国理念在欧洲“传播力”提高

      当前欧洲对中国关注的目光中,并非只有信任与理解,也存在疑虑甚至误会。此次李克强总理访欧,在面向英国智库演讲、中希海洋合作论坛等多个场合,介绍中国“发展观”,诠释中国“和平观”,阐述中国“海洋观”,使一个可亲的、真实的中国形象深入千家万户的欧洲民众心中,为中欧合作再提升夯实了互信之基。

       “中国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内需空间。只要我们把握好方向,勤奋工作,中国经济就能够在较长时间保持中高速增长”;“中国没有扩张的基因,更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一道,通过发展海洋事业带动经济发展、深化国际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努力建设一个和平、合作、和谐的海洋”……

      英国《金融时报》评价说,此次李克强总理访问的深层意义“是大国外交的重要一环”,讲明了中国在国际大格局中的立场,阐述了中国在和平与发展过程中的利益。毋庸置疑,中国形象走出被歪曲的视角,将使欧洲在和中国的合作中更放心也更有信心。

      文明

      突出中欧彼此文明的“互鉴性”

      访问希腊期间,李克强总理就特别提到,中国和希腊在和谐、正义、公平等方面是心灵相通的。希腊甚至有这样的说法:“一位希腊人的骨子里可能藏着一位中国人,一位中国人的骨子里可能藏着一位希腊人。”中国愿与希腊携手同行,让古老的中华文明与希腊文明绽放时代光彩。回眸历史,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之一。中希文明的交流互鉴其实正代表着中国与欧洲文明的对话与交流。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