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求失衡加剧 天胶积重难返
  • 时间: 2015-03-26 09:54:43    作者:    来源:  华闻期货    点击:
  •        一、影响沪胶价格主要因素分析

      (一) 宏观经济基本面影响分析

      1.下行压力犹存,操作仍有空间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4 年11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 CPI 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1.4%;PPI 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2.7%。CPI 增长持续走低,PPI 降幅增大,表明总需求仍然疲弱,加之国际油价下行,货币方面显现宽松,为降息甚至是降准打开了空间。从发布的数据看,11 月份CPI 环比下降,新涨价因素有所减少,致使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2 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的减少,主要是受天气、季节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下降。11 月份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5.6%和5.9%,合计影响CPI 环比下降0.05 个百分点。

      11 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5%,环比降幅比10 月份扩大0.1  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7%,同比降幅比10 月份扩大0.5 个百分点。从发布的分行业出厂价格环比数据看,在30 个主要工业行业中,6 个行业产品价格上涨,6个行业持平,18 个行业下降。


      11 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继续下降主要是受国际油价连续下跌的影响。从影响程度看,石油和天然气、成品油、化学原料和制品分别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0.1、0.1 个百分点,三者合计影响0.4 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80%。

      经济下行的压力并没有解除,走势还未完全企稳,所以要警惕有可能出现的数据持续走低、徘徊的现象。要将CPI 的走低和PPI 降幅增加结合来看,两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生产相对乏力,企业的利润受到了直接影响。

      针对市场上有关降息降准的预测CPI 持续走低为再次降息甚至是降准打开了空间。降低融资成本仍是央行[微博]的首要任务,在金融加杠杆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的旺盛资金需求难以下降,只能靠央行增加资金供给来解决。同时,当前银行超储资产结构失衡,未来亟需暂停各类创新工具,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商业银行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廉价超储资金。


      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 月1 日发布的报告显示,12 月份,中国制造业PMI 为50.1%,比上月回落0.2 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1%,环比上升0.2 个百分点。两个指数“一落一升”,反映当前我国各产业增速此消彼长和经济结构优化的态势。2015 年,我国经济具备保持中速增长的条件,应加快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12 月份,我国制造业PMI 仅微高于荣枯线临界值,但降幅收窄。从分项指数看,与上月相比,除新出口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进口指数上升外,其余各分项指数均有所回落。

      我国制造业保持稳定运行的基本态势,但增长动力仍显不足。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下滑,相关行业企业投资动力不足,生产和订单受到一定影响,是PMI 回落的主要原因。临近年底,各地加大节能减排任务落实力度,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步伐,加之部分企业为压低库存控制生产,影响了生产指数的下降。而新订单指数的回落,一方面反映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供需不对称,批量化粗放式生产方式与“小批量、多批次、个性化”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产需脱节,企业接单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型企业PMI 连续位于临界点以下,分别为48.7%和45.5%,表明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一些小企业反映资金紧张矛盾加剧、接单困难、产品价格上不去、效益差等问题。由于市场环境已经出现明显变化,但企业自我调整尚需要时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下降。

      2015 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加快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将促进新兴产业、新兴业态成长。我国在许多领域仍需加强投资,随着更多投资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确立,投资增速有望在16%左右保持稳定。


      2.非农表现抢眼,加息预期提前

      美国劳工部12 月5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1 月非农就业人数激增,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并令美国有望实现15 年来就业增长最强劲的一年。数据显示,美国11 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32.1 万人,远高于市场预期的23 万,并创下2012年1 月以来最大增幅;10 月由增加21.4 万上修为增加24.3 万;9 月由增加25.6万上修为增加27.1 万。9、10 两月的非农就业人数修正后较初步数据共计增加了4.4 万人。

      11 月是连续第十个月非农就业增长超20 万,是1995 年3 月结束19 个月连涨以来的最长纪录。非农就业人数已经连续50 个月增加,虽然持续时间很长,但这期间的总新增就业人数低于几个持续时间较短、但势头更强劲的复苏时期。与此同时,美国11 月失业率持平于10 月的5.8%,仍是2008 年年中以来的最低水平非农就业人数增长意味着美国劳动市场开始加速恢复,令美联储2015 年加息的预期进一步提高,据华尔街日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联储在明年6 月加息的可能性从22%升至31%,9 月加息的可能性从57%升至69%。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于1 月2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2 月制造业扩张速度超预期放缓。具体数据显示,美国12 月ISM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超预期回落至55.5,创2014 年6 月份以来新低,预期会略微回潮至57.5,前值为58.7。PMI 数据若高于50 的荣枯分水岭水平,意味着相关行业处于扩张状态;反之,则陷入萎缩之中。

      虽然美国制造业的看法略微显得“乱如一锅粥”,但ISM 相关数据下滑“不足为虑”,ISM 制造业PMI 订单和产出仍然在2014 年强劲收官;石油产业的下滑可以解释ISM 制造业数据为何欠佳,进口下滑与西海岸港口有关,西海岸港口推迟影响到交货。


      (二) 供需基本面影响分析

      1.收储调整关税,仅能短期支撑

      天胶原料价格大幅下挫,胶农抗议游行,主产国出了一系列联合保价措施。泰国农业部副部长 Amnuay Patisse12 月中旬表示,政府将推进提振当地橡胶(12960, -20.00, -0.15%)价格在 12 月末或明年初升至每公斤 60 泰铢的措施。Petipong 称,政府将以高于市价的价格采购橡胶且之后将逐渐销售库存橡胶。政府预估橡胶库存最终将达到400,000 吨。政府及私营部门将以高于市价的价格采购橡胶,且如果有必要,可能在期货交易所购买,以提振价格。同时,政府将鼓励农民合作社购买橡胶,提高质量以吸收市场上的供应。

      与此同时,国内也开启了收储计划。2014 年12 月5 日收盘后,中国国储局下发了天然橡胶邀标文件给农垦,海南橡胶,中化国际,正式启动了2014 年天  然橡胶收储,国储收储预计12.85 万吨,生产日期为2014 年7 月以后生产的国产全乳胶,交货日期为2015 年6 月30 日前,仓库不少位于东北地区的国储仓库。这一收储举动更类似于饮鸩止渴,短期内的确缓解了农垦的压力,但长期来看只是用国家财政承担了本该由市场承担的压力。未来当国储出现资金紧张,或者橡胶品质下降时,市场会给出应有的反噬。

      除了收储,国家还力图利用关税政策的改变来调节国内的橡胶平衡。2015年天胶关税出现了调整,天然胶乳关税上调为10%或900 元/吨,两者从低;烟胶片和技术分类天然橡胶20%或1500 元/吨,两者从低。从直观的角度看,毫无疑问这是利多,中国天然橡胶进口依赖度达80%以上,上调关税可以有效地挤出进口;而且天然胶乳关税上调,也将降低越南3L 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对盘面更直接的影响在于提到了RSS3 进口烟片的套利交易门槛,需要更宽的价格空间才能盈利。

      然而,中国作为主要的天胶消费国,提高关税一定会引发走私的重新兴起,且挤出的供应量打压外盘价格,一样对天胶利空。

      2.产量接连攀升,减产可能不大

      2014 年整体天然橡胶仍然处于增产周期中,但是增速明显放缓,同时需求上升,全球库存明显下降。2014 年1-11 月份,ANRPC 成员国天然橡胶产量预计977 万吨,同比减少30 万吨,降幅2.8%,其中1-11 月泰国产量同比减少25 万吨为 344.5 万吨,马来西亚减少10 万吨至63 万吨,印尼小幅增加3 万吨至295万吨,越南增长10 万吨至97 万吨。

      目前全球总种植面积约1280 万公顷,其中东南亚约1200 万公顷; 近10 年种植面积东南亚平均自然增长率为3.1%,其中泰国4.3%;马来-2.1%;印尼 0.6%;越南7.6%。泰国东北、北部开始较大面积开发种植,大加工厂开始转向种植园投资;5-7 年后产量会有较大提升。 除中国两农垦50%国有外,其他国家80-90%为小园主私有。


      上半年的产量之所以低于预期,除了泰国、越南和云南等地气候偏干之外,主要原因还是价格过低打击胶农割胶积极性导致的。胶林在利润下滑的情况下减少施肥和割胶次数,一些刚到割胶年龄出胶率低的小胶树也没有开割。马来今年累计减产幅度最大达8.4%,他们当地的胶厂目前依然维持着以家庭为单位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在利润下滑甚至亏钱的情况下便放弃生产。2011 年胶市进入熊市以来,随着价格不断新低,其影响从中游贸易端逐步传导至上游供应段,供应弹性(季调)在2013 和2014 年都有明显的放大,也就是胶农对价格的抵触情绪在不断上升。

      由于目前全球胶价低迷,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泰国,其2014 年11 月天然橡胶产量同比下滑明显,下滑幅度达19.3%。这主要由于胶价低迷导致胶农割胶积极性受挫,因此产量预估明显下挫。而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家由于近几年种植面积扩张,天胶产量仍然处于稳步增长。但中国、印尼、印度及马来西亚产量均出现下滑,其中印度官方报道,受价格低迷影响,大约9.6 万公顷的胶林被弃割,割胶面积预计将下降至43.8 万公顷。

      之后供应仍处于增长周期,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前些年新增面  积集中,未来继续释放;柬埔寨、老挝、缅甸潜力巨大 ;未来全球年均供应增幅仍在 4-5%。低价将增加未来的胶树翻新,可能影响一定产量释放 。

      2012 年以来全球天然橡胶年供应量基本都大于需求量,2012、2013 年过剩幅度分别为 58.7 和 64.4 万吨 ,2014 年预期收窄至 37.1 万吨 。根据 IRSG的预测,2014 年全球消费天然橡胶达到 1190.4 万吨,增速为 4.4%,供应量达到 1227.5 万吨,增速为 1.9%。2014 年供应增速虽然低于消费增速,但是供应量仍然高于消费量。预计2015 年全球的过剩量为 20 万吨,整体的供需缺口有所收窄,但仍处于供大于求的格局,对应橡胶价格或将以底部震荡为主。

      3.消费内忧外患,回暖希望渺茫

      从中国国内消费来看,政府正在着力解决公车的问题,认为可能会引发腐败。中国的公车消费目前在每年4000 亿左右,而新车的购置费大约在1000 亿人民币,折合接近20 万辆。但随着公车改革的推进,这部分消费需要从预估值中被扣除。另外,各种税费、车牌、汽油的高价也阻碍了新车消费,而作为下游的轮胎也收到了直接影响。

      中国全钢胎内销持续不畅,经销商抵制备货,当前价格低于去年同期10-12% 。扩能集中导致整体开工率大幅下滑,全钢胎产能较去年同期增长 20%,但目前开工率65%左右,去年同期可达80-85% 。轮胎厂成品积压严重,平均库存可达40天 。全钢胎1-10 月累计产量增幅在6.6%。预计全钢胎 2014 年出口增长18%左右,内销下滑5%以上 。


      除了国内市场,中国轮胎业目前还隐藏着另一个的巨大问题,即面临着非常高的外部风险。一方面,国内企业对出口市场高度依赖,轮胎产量超过 1/3 用于出口,2014 年上半年,出口交货值占到销售总额的35.34%。但由于中国轮胎产品在国外尚未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几乎完全是以低价取胜,以数量占优,而当今国际贸易市场争端不断,一旦这个市场有风吹草动,中国轮胎业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美国“双反”令对美轮胎出口基本停滞,轮胎企业受冲击普遍严重。 半钢胎产能新增也十分明显,整体较去年同期增长15%。目前开工率不足75%,去年同期在85%以上。美国反补贴税率初裁已公布,税率近20%,反倾销初裁等待1月底结果。半钢胎1-10 月累计产量增幅在10%左右。预计半钢胎 2014 年出口增长8%左右,内销增长12%左右。

      对于反补贴,第一轮决议认定自中国输美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产品获得不当政府补贴,补贴幅度为12.5%至81.29%。结合数据来看,今年1-10 月中国一共出口了4 亿条轮胎,占到接近一半的总产量,出口到美国的比重是 20%。考虑到轮胎占天胶需求的70%,折算可知10%的对美出口萎缩,会导致1%左右的天胶   需求下滑。反倾销的结果预计同样不利于中国,最低税率大概会在20%上下,轮胎企业在合计35%以上的税率惩罚下将丧失成本优势,出口量下滑 15%以上绝不是危言耸听。甚至有消息称最后的税率会达到 60%,如果出口停止,届时叠加国内的需求萎靡和庞大库存,下游雪崩可能成为橡胶新一轮跌势的源动力。

      4.库存持续回落,十月进口下滑

      中国橡胶库存方面,一方面是青岛保税区的库存持续下降,截止12 月初,库存已经下降至13 万吨,其中天然橡胶10 万吨,接近2010 年的水平。但是期货交易所的库存继续保持高位,交割库存的天然橡胶库存小计15 万吨,其中仓单12 万吨。这仍将继续压制价格的上升。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上期所仓单库存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反映出有大量橡胶在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卖出保值交割,11 月份交易所库存虽然出现回落主要因为老胶出库,后期 2015 年很可能继续有大量新胶入库进行保值交割。


      橡胶进口方面,价格大幅下跌吸引进口,1-10 月包括天然橡胶、复合胶和乳胶的天然橡胶合计进口371 万吨,同比增加10%,其中天然橡胶进口210 万吨,同比增长13.37%,复合胶进口125 万吨,同比下降2%。
     

      由于胶价持续下跌,为了保护国内的橡胶产业,今年10 月在海南召开的会议上基本确定了将复合胶国家标准调整为天然橡胶的含量为 88%。此复合胶标准的确定相当于间接对此前的复合胶上调进口关税。虽然目前该政策并未宣布实施,但市场预期会在 2015 年初正式实施。2013 年中国进口复合胶154 万吨,今年1-9 月中国进口复合胶超过110 万吨,一旦复合胶国家标准的政策落地,由于东南亚加工厂均无能力生产含天胶量 88%的复合胶,而国内轮胎企业在使用上也存在技术性困难,预计明年国内复合胶的进口量会骤降。

      二、策略及技术分析

      从技术上分析,沪胶2009 年初开启的橡胶牛市,在 2011 年牛市见顶,从40000 元/吨以上的高位一路下跌,跌至2014 年最低11580 元/吨的价位,12000-13500 为震荡整理平台,从月线看已跌破自2010 年上涨以来的前期支撑位。2011 年之后橡胶这轮下跌走势比 2008 年下半年下跌过程持续时间更长,后面熊市尾声同样可能出现较长时间震荡徘徊。目前这轮下跌尚未见到止跌迹象,后市仍有可能下探至 10000 下方。2015 年天然橡胶仍是熊市格局为主,全年震荡区间预计在8000-13000。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