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天然橡胶2016年梳理
  • 时间: 2016-12-30 08:56:10    作者:    来源: 卓创资讯    点击:
  •     经历了2015年暴跌触底的伤痛,天然橡胶市场的伤疤渐渐结痂,在2016年初橡胶价格实现软着陆,基本面环境转好,并在年末一举冲上了两万大关。在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的促进下,天然橡胶市场结构迎来了明显的变化。下面,卓创资讯天然橡胶研究团队从供应格局、消费需求格局和行业格局入手,谨以此来为您梳理2016年天然橡胶市场的变化及展望未来天然橡胶行业发展之路。

      供应格局:气候周期限制供应增量

      2016年供应格局带给市场最大的变化就是:气候周期性减产因素凸显,主产国产量增速放缓和减产范围扩大。对于橡胶这种农产品属性的大宗商品来说,气候周期性因素影响尤为突出。东南亚主产国现有供应能力在近两年接近饱和是基本环境,而气候周期性影响,如厄尔尼诺现象和伴随而来的拉尼娜现象,干旱和洪涝成为制约今年各国产量的主要原因,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马来等国家的减产和泰国的产量增速放缓,直接造成供应时间错配且供应紧张。卓创天胶团队统计分析后认为,2016年主产国供应增速放缓至0.31%,全球供应增速放缓至0.57%。

      需求格局:政策推动作用强劲,轮胎、汽车超预期

      需求方面的超预期增长是2016年天然橡胶市场的最大的“惊喜”事件,全球天然橡胶消费量增速约在2%附近,虽然表现为连续三年下降,但消费增速高于供应增速。当然消费需求的主力仍是在轮胎消费。先来看下游各消费行业增速,2016年全年预计全钢轮胎产量增速为5%,半钢轮胎年产量增速预计为10%;管带行业综合产量增速约为3%左右,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0%以上;胶鞋2016年前三季度累计出口量下降4%,出口金额下降10.2%。可见除了轮胎行业较为景气,其他橡胶制品行业表现仍然令人担忧。

      当然轮胎行业产量的增速大幅上涨,与终端的汽车消费分不开,本年内小型乘用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和重卡需求受政策推动上涨,都极大的带动了轮胎的消费。虽然有美国轮胎双反的压制,但是国内有实力的轮胎企业通过行业转移海外、并购国际大型轮胎企业和提前出口等方式,有效的规避了贸易壁垒的风险。在轮胎行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和落后产能的淘汰同步进行,轮胎工业智能制造4.0规划在行业内达成共识并获得长足的发展。因此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轮胎行业始终是橡胶工业标杆,国内乃至全球天然橡胶消费需求格局正向着行业结构集中化和制造水平智能化推进。

      行业格局:呈现出寡头竞争和集约化发展方向

      由上文对于天然橡胶全年供应周期性紧张和需求结构性升级的结论,卓创天胶研究团队认为,天然橡胶行业格局集约化趋势增强,抱团取暖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由此我们对行业结构的认知就是,天然橡胶行业结构由分散竞争转而向着寡头竞争转变,天胶生产和销售贸易类企业集中化、寡头化和下游橡胶工业并购扩张相呼应,市场环境有着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趋势。对于长期处于低迷困境的天然橡胶来说,未来无疑将是价格企稳回升,夯实巩固市场底部的良好契机。

      未来展望:慢牛行情可期,谨防过剩陷阱

      卓创认为2017年一季度将继续维持强势偏多氛围,并有望展期到明年年中。这主要基于传统的供应停割期和下游轮胎、汽车产销的良好预期。同时国家对于基建的投入增加,配合房地产降温和金融监管增强,明年或不会呈现出16年疯狂上涨的行情,可能会形成夯实底部并波动调整向上的趋势,因此明年高位预测在突破21500压力后有望试探25000,或在一季度末二季度中出现。

      本着居安思危的态度,我们要对行业变化不能盲目的乐观,要认清行业寡头化趋势有可能使市场陷入到“囚徒困境”,这将可能会带来结构性通货膨胀风险,由此可能会导致产能再次导致过剩,这是行业恢复期一个危险陷阱。因此卓创天胶研究团队对于未来5年(2017-2021年)的行业发展预测更倾向于天胶市场底部企稳阶段,并伴随宏观大环境呈现出供需再平衡后的价值回归过程。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