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胶产业是典型的环境约束型产业。根据划分区域和目前的技术条件,我国有大约100万hm2的土地(不含台湾省)适宜于橡胶树生长。我国自1904年引入橡胶树,迄今虽已有百年的历史,但天然橡胶业发展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中叶,经过3代人近6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在曾被国外橡胶行业权威视为“植胶禁区”的北纬18~24地区建立起了1300多万亩橡胶园,引进、培育并推广了数十个优良橡胶树品种,开发生产天然橡胶初加工产品达18类数十个规格品种。到目前为止,已累计生产天然橡胶1086万t。我国天然橡胶业已成为当地改善环境、普及科技、培养人才、安置就业、脱贫致富和稳定社会的特殊产业,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繁荣热区、边疆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1.1经济效益经过
50多年的开发建设,天然橡胶产业不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1957年到现在,全国橡胶树种植面积已由6.2万hm2增加到87.5万hm2,增长了13倍,干胶总产量由0.06万t增加到近60万t,增长了近1000倍。海南、云南、广东三个主要植胶垦区国家累计投入约60亿元,历史实际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约100多亿元,不仅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还创造利税近百亿元。
1.2社会效益
我国现有150多个植胶农场和20多万户植胶农户,有300多万人从事天然橡胶业生产。50多年来,海南、云南和广东农垦植胶区安置了大量的复员、退伍、转业官兵和下乡知青以及归侨等人员,地方民营橡胶企业吸纳的劳动力也日益增多,目前,除海南、云南农垦植胶区每年为社会提供大量劳动就业机会外,地方民营橡胶企业吸纳的农村劳动力已超过60万人,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在我国天然橡胶的集中产区,天然橡胶产业不仅已经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和农场职工收入的支柱型农业产业,而且成为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及西南山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当地群众和农场职工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天然橡胶产业在增强民族团结、繁荣边疆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