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全球仍处于芯片荒的时候,橡胶供应又出了问题。特别对欧美汽车制造商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天然橡胶主产于泰国和越南等气候温暖湿润的国家。这种白色汁液制成品与现代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超过4万种生活物品由天然橡胶制成,其中包括400种医疗器械。
橡胶看似不起眼,却是汽车轮胎和防震部件的关键原材料。如今,尽管合成橡胶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乘用车轮胎却需要天然橡胶的含量高达50%以上,才能满足上路要求。因此,橡胶的重要性仍不言而喻。
准时制生产受到挑战
就像芯片一样,橡胶短缺波及的行业也十分广泛。但是,汽车制造业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汽车制造业长期以来奉行零库存的准时制生产。这一生产模式最早起源于日本,通过保持精简的库存为制造商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被誉为汽车制造业的福音。然而,疫情爆发后,汽车供应链受到严重干扰,准时制缺乏灵活性这一点被暴露了出来。
据彭博社数据显示,2月底天然橡胶价格攀升至每公斤约2美元,创4年来新高。橡胶巨头Halcyon Agri Corp前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迈耶(Robert Meyer)表示,未来5年,橡胶价格将飙升至每公斤5美元。
供应短缺还有多方面原因
此次橡胶价格飙升、供应短缺还受到其他方面原因影响。一方面,天然橡胶往往通过海上运输。此前苏伊士运河阻塞,运输线路部分中断,推高了橡胶市场价格。二是疫情爆发前橡胶价格走低,不少国家大量采购了橡胶以作储备。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1月份的一份报告称,新冠疫情导致美国橡胶进口总量暴跌了16%,而我国2020年天然橡胶采购量几乎与上年持平。三是天然橡胶并非来自庞大的橡胶生产商,而是以小农户为主,小农户对市场需求变化、价格波动和供应链等问题尤为敏感。例如,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疫情爆发前的几年,橡胶价格长期低迷,小农户举步维艰,小农户不得不大量砍伐橡胶树以弥补低收入。之后随着疫情爆发,橡胶手套需求激增,橡胶短缺问题变得棘手,可之前砍掉的树木不可能很快长起来,需要7年的时间才能成熟,供应量不可能很快反弹。四是泰国等主产国遭遇叶病、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这也直接影响了橡胶的收成。
福特和菲亚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制造商表示,他们正在密切关注橡胶市场波动,目前尚未受到任何影响。同样,通用汽车公司也表示对橡胶供应短缺问题并不担心。米其林公司直接从亚洲空运橡胶,避免港口货品积压。自去年年底,美国橡胶供应开始变得紧张,不少经销商库存严重不足,美国橡胶短缺已十分明显。
形势不比芯片,但依然严峻
一家在美国为汽车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安玛丽乌茨表示:“橡胶供给的确在不断收紧。到目前为止,橡胶短缺影响还远不如芯片短缺造成的冲击,但形势会越来越严峻。”
橡胶短缺,无疑令美国汽车制造行业处境雪上加霜。美国加州蒙特雷海军研究生院海军管理学院教授丹·芬肯斯塔特(Dan Finkenstadt)称,中国最近的橡胶采购突显了美国的另一个脆弱性,即美国没有足够的国家储备为国内企业搭建安全网。“人们一直坚信市场需求和资本主义的力量。” 他表示,“然而在疫情面前,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又显得如此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