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证网讯据外电报道,国际能源署(IEA)13日预计,全球原油加工量第二季度可能反弹,并超过经济疲软之际的需求,但油品库存上升和中间馏分油裂解价差缩小最终将限制原油加工活动。
该机构同时称,欧佩克未来几个月将不再增加原油供应,这将令原油市场供应紧张,并将最终限制炼油厂提高原油加工量的能力。此外,汽油冶炼利润率将对近期原油加工量产生重大影响,对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美国的原油加工量影响尤其大。国际能源署称,鉴于柴油裂解价差已经缩小,美国原油加工量回升的主要原因在于,近期汽油裂解价差的增加维持了原油加工活动的盈利性。美国、欧洲和亚洲柴油裂解价差的缩小表明,可能还需要再度降低原油加工量才能消化掉多余库存。
该机构在09年上半年原油加工量预期中表示,目前正在权衡印度、中国和中东即将投产的新增原油加工能力和OECD等经济体疲软油品需求之间的关系。
该机构预计第一季度全球日均原油加工量为7,140万桶,较08年同期下降270万桶。1月份原油日加工量为7,140万桶,较08年同期大幅下降了330万桶。
同时,IEA还将中国2009年石油日需求预期下调10,000桶,至790万桶,预期增幅为0.6%。并指出,若干迹象显示柴油需求将比预期疲软。
IEA指出,因面向美国和欧洲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萎缩,同时国内需求又无力弥补这一缺口,中国经济正显著放缓。这削弱了中国对石油等能源产品的需求,不过分析师们认为,中国政府推出的人民币4万亿元刺激计划应该会于下半年对经济起到提振作用。IEA表示,可能会调整对中国2009年石油需求的预期,因在该机构发布月度石油市场报告前,1-2月的炼油数据还未公布。中国国家统计局12日指出,1-2月原油加工量较08年同期下降6.9%,至5,157万吨左右,相当于日均加工原油约641万桶。
此外,IEA还表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最新预测后,将再次评估对中国的石油需求预期。IMF将于4月份公布GDP预期数据。IEA称,预计中国2009年柴油日需求量将下降88,000桶,降幅3.1%,从而成为需求增长最为疲软的油品。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汽油、柴油总库存达8,900万桶,为2006年1月开始记录该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国内两大国有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柴油总库存为5,380万桶,较2月增加2.87%。
IEA表示,柴油库存的增加尤其引人注目,这表明需求比此前预计的更加疲软。经过修正的12月份数据显示,柴油和石脑油需求确实有所减弱,但其他油品的需求却大幅增加。
- 【 关闭本页 】
-
2009-03-162月份天然橡胶、合成胶等化工类重点产品进口额达38.6亿美元
2009-03-16(图)橡胶主产区卫星云图
2009-03-16今年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日供应量有望增长55
2009-03-162008年欧洲汽车销量同比下滑7.8%
2009-03-16美国政府汽车特别工作组邀破产律师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