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油领衔 商品市场隐现“牛影”
随着投资者信心的逐渐恢复,以及市场对通货膨胀关注度的提高,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正在慢慢回暖。作为商品市场的领头羊,原油期货价格继周三向上突破前期震荡平台后,昨日再度攀升,已经接近年内最高点。分析师称,原油走强主要来自投资者信心恢复的推动,同时也有突发事件的影响。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通货膨胀预期也逐渐显现。
据科威特5月7日消息,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一发言人称,由于大风等恶劣天气条件影响,科威特周四暂停所有石油出口。“我们正在装载可用的油罐,但不会接收新的油罐,直到天气改善为止。”
据了解,作为欧佩克成员国之一的科威特4月份每日出产大约223万吨原油,该国石油储量占全球约十分之一。而中国3月进口原油量约300万桶。科威特的暂停出口将对石油供给产生较大影响。
这一突发事件直接导致了国际油价再度上扬。截至北京时间昨日21:41,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6月合约报价58.53美元/桶,上涨1.96美元/桶,涨幅3.40%。该合约年内最高价是1月6日最高触及60.72美元/桶,但收盘价为58.82美元/桶。
投资者对于消息的解读已经出现变化。“市场恐慌情绪释放完之后,投资者信心正在恢复。虽然近期经济数据不尽如人意,但是比预期的好,投资者信心提升之际,会将此进行利好解读。包括科威特暂停出口的消息,此前形势严峻时欧佩克减产,市场反应都不甚强烈。”上海中财期货研发中心副总经理续剑锋说。
此前由路透社和密歇根大学发布的联合调查报告称,美国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从3月份的57.3上涨至65.1,至此该指数已经连续两个月攀升,已经回升至去年9月份经济衰退形势恶化之前的水平,超出此前市场预期的61.9。去年11月份该指数为55.3,为历史最低水平。这可能意味着经济有复苏迹象。
“经济开始回暖、重新启动的话,那么全球石油的需求将出现明显增加,这将对石油价格形成很好的支撑。另外,在供给方面亦有利多因素,此前有研究者称2012年时全球石油供给将达到临界点。”金鹏期货副总经理喻猛国说,“另外影响油价的一个因素就是全球所有货币、包括美元都有贬值倾向,以美元标价的原油将直接受到推升。”
从4月20日开始,美元指数已经出现连续下跌。当日美元指数报收86.756,北京时间昨日20:10,美元指数已下跌至83.625。
货币贬值与经济回暖的趋势,使商品市场似乎正在隐现“牛影”。“我认为目前商品市场已经处于底部,正在形成反弹。事实上近期所有大宗商品都在上涨,像期铜的价格已经几乎翻番。”
各大期货品种今年都涨幅巨大。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去年12月最低价为2817.5美元/吨,昨日其报价已经达到4780美元/吨左右,累计涨幅70%;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黄豆7月合约去年12月最低价为796美分/蒲式耳,昨日报价已达1130美分/蒲式耳左右,涨幅42%。
美信贷市场冰融 国际油价夯实底部
3个月期美元Libor与隔夜指数掉期利率之间利差持续走低,标志美国信贷市场环境转暖。信贷宽松将刺激大宗商品价格再度活跃,而如今油价已经对美国创纪录的高库存显得麻木,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只要经济环境持续改善,国际油价目前的震荡就是在夯实底部。
信贷市场展现解冻迹象。2009年5月5日,3个月期美元伦敦银行同业间拆款利率(Libor)首度跌破1%,报收于0.986%。该利率先前的历史低点为2003年6月的1%,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曾一度触及4.82%。Libor的下跌表明:美联储及美国政府注入12.8万亿美元援助银行体系及刺激贷款的努力有了回报。而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表示,应该将Libor与隔夜指数掉期利率的利差视为信贷市场是否恢复正常水平的决定性指标,而最新数据显示该利差已缩至78个基点,是2008年9月1日以来的最低。3个月期美元Libor利率与隔夜指数掉期利率之间利差于2008年10月10日一度窜升到364个基点的历史高点,而在信贷危机之前的年份中,该利差的平均值仅为9个基点,目前虽未能恢复至此水平,但不断降低的利差充分反映信贷市场转暖。
油价对美国高库存已“麻木”,底部特征显现。据EIA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4月24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达到3.747亿桶,创下1990年9月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美国总的石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库存达到10.79亿桶,与2006年10月的高点仅有396万桶的差距。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美国能源库存不断攀高,油价并没有阴跌创新低,反映油价已经对美国高库存“麻木”。
油价之所以对高库存“麻木”,原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新兴国家石油需求有所改善。以中国为例,2009年3月份隐含石油需求环比增加73万桶/天,与2008年同期的需求水平差距已缩小至35.5万桶/天,与此同时成品油隐含需求已恢复至2008年同期的水平。另一方面,欧佩克减产力度异常坚决。据路透最新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4月份因尼日利亚产出受挫,欧佩克石油供给连续第8个月下降,11个成员国的石油供应降至日均2552万桶,低于3月份的2563万桶。相比于欧佩克设定的日产2484万桶的目标,4月供应量仍旧高出68万桶。然而,欧佩克日均减产420万桶的目标则已经实现了352万桶,这相当于84%的实施度,高于3月份的81%。欧佩克坚决执行减产承诺,对油价形成强力支撑。
当前,对于长期投资者以及能源需求企业,可考虑逢低买入进行套期保值,45美元/桶附近将具有强支撑。黎明前的黑暗最漫长,期货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将会体现,也许未来EIA公布的每周库存呈现减少趋势之时,也就是油价开始攀升的时候。
原油期价一度突破58美元
在过去两个交易日中,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期价一直在不断刷新5个月以来的新高纪录。在7日的电子交易中,NYMEX原油期货6月合约一度突破58美元/桶。
原油库存高企状况或改变
截至北京时间7日21点,NYMEX原油期货6月合约在盘前的电子交易中报于57.75美元/桶,上涨幅度逾2%,该合约在当天交易中一度触及58.16美元的5个月以来的新高。
EIA此前公布的美国原油库存增幅远小于预期值,这为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EIA5月6日发布的最新周度报告显示,上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SPR除外)较前一周(截至5月24日当周)增加60万桶,为3.753亿桶。尽管美国原油库存水平已处1990年以来的高位,但上周60万桶的增幅远小于市场此前的预期。
报告还显示,5月1日当周,美国炼厂原油日均输入量约为1,480万桶,较前周均值增加42万桶。炼厂开工率上扬2.6个百分点至85.3%,创出了2008年12月以来的新高。汽油日均产量升至890万桶;馏份燃料油(资讯,行情)品日均产量持稳于420万桶附近。
分析师认为,市场预期美国原油库存增势最为强劲的时候已经过去,美国原油库存应该要见顶了。而且在夏季驾车出游高峰的需求推动下,石油需求应该会出现复苏。上周美国炼厂开工率创出阶段新高及显示了消费者对于成品油需求的增长,这同样会加速原油库存的消化。
除了季节性的因素外,近期宏观经济数据的向好也在提升着投资者对于未来能源消费的良性预期。人力资源服务公司ADP和咨询机构MacroeconomicAdvisers周三公布的全美就业报告显示,美国4月份私人部门就业人数仅减少491000人。这一降幅低于经济学家的预期。在此之前,美国周一公布的建筑支出及成屋签约销售指数上升,也为股市和商品市场都带来了有力的支撑。
能源供应制约再现
尽管NYMEX原油期价今年累计涨幅已超过21%,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油价下跌已给原油开采形成抑制,并有可能影响到未来油价的走势。EIA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初美国正在运营的油井和气田为1774个,其中18%用于开采原油。
2008年上半年,随着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扬,油井和气田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因为开采设备的投入意味着较高的成本和较长的周期,因而即便油价在去年7月开始下滑,全美开采设备的总量在9月中旬依然达到创纪录的2031套。其中,用于原油开采的设备总套数在11月初达到了高峰时的442套。
然而一旦开采活动开始减速,其幅度也非常之快。截至5月1日当周,全美仍在运作的原油和天然气开采设备套数已降为945套,较顶峰时下滑53%,并创出2003年3月以来的新低。其中,原油开采设备为196套,较顶峰时下滑56%。
尽管有分析师认为,美国油气上游开采量的下降会成为油价炒作的新热点,但EIA并不认为开采的减少会立刻提升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因为随着停工设备数量的增加,仍在运作中的开采设备的利用率会有所提高,并使产量的下降值不会如预想的那么快。
油价底部有望抬升至65美元一线
由于美国可能缓慢提升原油战略储备库容,笔者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油价虽难以出现飙升,但市场维持强势震荡,油价底部缓慢抬升直至65美元附近的可能性依然较大。
战略储备可成油价领先指标
我们对1986年7月初至2009年5月初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WTI原油期货价格与美国原油商业库存的相关性系数为-0.22,而油价与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相关性系数则为+0.83。显然,相比商业库存,战略储备对油价更具影响力。
1975年底,美国国会通过《能源政策与储备法》,授权政府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此后,只要战略储备发生重大变动都会对油价产生深远影响。为更好地分析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与油价的关系,我们可以分扩充与释放两个阶段来看。
扩充阶段:1986年7月初至1990年9月底,美国战略储备从5亿桶扩充至5.9亿桶后的10年间,基本稳定在5亿桶附近,油价则在20美元/桶附近小幅波动;2000年12月底至2005年8月中旬,布什政府将美国战略储备从5.4亿桶大幅扩充至7亿桶,油价则由2001年11月30日的19.44美元/桶大涨至2006年7月1日的74.43美元/桶,涨幅达3.8倍;2006年1月中旬至2008年8月初,美国战略储备从6.8亿桶扩充至7.07亿桶,油价则由2007年1月19日的51.99美元/桶暴涨至2008年6月20日的134.62美元/桶。
释放阶段:2000年9月底至2000年12月底,美国将战略储备从5.7亿桶释放至5.4亿桶,油价从2000年的10月27日的32.74美元/桶跌至2001年11月20日的19.44美元/桶;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对石油设施造成巨大破坏,美国政府释放3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巨大的威力直接使油价拐头向下,形成2005年秋冬季的大幅回调。
美国战略储备已近极限
2009年1月2日,美国能源部重启战略储备,对外宣称将其扩充至7.27亿桶,即当前的库存储能。截至2009年5月1日当周,美国战略石油库存已达7.187亿桶,与库容仅有800余万桶的差距。未来较长时期油价走势如何,奥巴马政府的能源政策将起决定性影响。笔者认为,奥巴马的能源政策相对青睐清洁能源,因此不太可能会大幅提升当前的储备库容,但市场对于这一因素仍不可回避,结合各种因素估算,美国政府在每桶65美元的价格下继续储备原油的方向是可以相信的,而即使是缓慢、小幅地扩充库容,也能对油价起到强力支撑,特别是在信贷宽松、市场利多因素往往被放大的情况下。
另外,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中国的能源储备政策也值得关注。笔者认为可信度较高的一个消息是,中国政府已批准成品油国家储备方案,至2011年储量将达1000万吨,相当于目前汽油、柴油及煤油合计约两周的消费量。中国的战略储备由单纯的原油扩展到成品油,标志着储备政策正在成熟,这很可能成为未来市场关注和炒作的焦点。
结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原油价格难以出现飙升,但市场维持强势震荡,油价底部出现抬升直至65美元一线的可能性就很大。
- 【 关闭本页 】
-
2009-05-0809年一季度国际车企利润概况 跌声一片
2009-05-08通用2009年第一季度亏损60亿美元
2009-05-08(图)橡胶主产区卫星云图(更新至05月08日)
2009-05-08中国4月CPI与PPI同比跌幅料双双扩大
2009-05-08海南农垦:金江分公司抓“八个落实”促进干胶生产发展